2014年4月19日 星期六

《血之秘史》--輸血與動物變形


捐血在現代是一件非常普遍而容易的事情,捐血的過程不但容易,而且還有先進的儀器與嚴謹的方式檢驗不合格的血液以保護受血人。然而中世紀的時候,人們對於血液的看法與現代人完全不同。中世紀的醫學遵循古典時期作家如Aristotle、Galen、Hippocrates的理論,而這些理論是他們從解剖豬、猴子等動物的過程中發展出來的想法。Galen認為血液為影響人體運作的四種體液之一,當這四種體液的比例無法取得平衡時,人就會生病,而治療的方式就是放血或通便,將體內不淨的血液釋出,就可以淨化身體,重新取得四種體液的平衡。針對不同的疾病,放血的部位也不一樣。放血從中世紀以來就是個惡名昭彰的治療行為,雖然當時的人對這樣的治療方式篤信不移,但是從現代的眼光看來,這可能是害死許多病人的主因。

放血是很普遍的醫療行為,那麼輸血呢?一直到西元1628年,英國人William Harvey才發現人體內的血液循環現象,比哥白尼發表天體運行理論晚了將近一百年。自從Harvey發現血液循環現象之後,許多醫生開始進行一些令現代人無法忍受的殘酷實驗,經過將鴉片、牛奶等液體從血管直接輸入動物體內的活體實驗之後,英國的Richard Lower終於在西元1665年進行歷史上第一次狗對狗的輸血實驗。當時的英國與法國正處於在各方面都互相較勁的敵對狀況,這樣的政治情況也間接反映在醫學發展上。為了彰顯太陽王的國威,路易十四也下令要一向持保守態度的法國皇家科學院開始研究輸血技術。除了狗與狗之間同物種的輸血實驗之外,母牛對狗、馬對山羊之間跨物種的輸血實驗也不斷進行,最後他們終於開始挑戰一個禁忌,把動物的血輸入人的體內。西元1667年法國內科醫生Jean-Baptiste Denis相繼進行數次把羊血輸入人體的實驗,最後一次輸血實驗結束後,病人Antonie Mauroy卻死了。Denis因此面對幾次審判,雖然最後被判無罪,但是兩年後法國議會卻做出禁止輸血實驗的決定。有關輸血的研究從此停擺,一直到西元1818年才由英國人James Blumdell完成第一次人與人之間的輸血治療。

《血之秘史》的作者Holly Tucker為Vanderbilt University副教授,專長為醫學史,她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與資料蒐集之後完成這本書,除了對於輸血的歷史發展過程描述詳盡之外,針對中世紀末至文藝復興時期一般人的城市生活環境與型態有非常生動詳實的描述。

對於中世紀不太熟悉的讀者或許一開始閱讀的時候會很難接受書中有關各種活體解剖與跨物種輸血實驗的過程,對於現代的讀者來說,中世紀的人就像是與我們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因為當時的人缺乏科學觀念,神學與信仰在中世紀人的生活中無所不在,也是他們建構認知方式的基礎。因此要了解中世紀人的想法,就必須暫時放下科學至上的想法。現代人自然知道不同血型之間乃至於跨物種之間的輸血是非常危險的行為,不相容的血型進入人體內可能會引起致命的危機。然而在中世紀人的眼中,跨物種之間的輸血則可能導致物種變異、變形,而人與人之間的輸血則可能導致性格的轉變,而對於積極研究輸血的醫生來說,讓健康的血液進入人體內能夠達到治療的效果,讓受血人恢復健康。

書中提到的Henri-Martin de la Martiniere為積極反對輸血實驗的保守派,Martiniere少年時歷經戰亂,雖然後來成為醫生,但是受到少年時期經歷的影響,因此他的想法較為負面保守。他曾在船上為一位煉金術師工作,最後發現這份工作只是浪費自己的時間與精力。不過當Martiniere得知輸血實驗被成功執行並且能夠治療病人的時候,他並未質疑這個實驗本身的可能性與療效,反而是對血液的來源與其對社會治安可能造成的影響感到憂慮。

中世紀的煉金術為化學的前身,一直到文藝復興時期,化學與煉金術還保持著緊密的關係。17世紀的愛爾蘭科學家Robert Boyle被後世稱為「現代化學之父」,但是他的研究也涉及煉金術中尋找「賢者之石」的工作。Boyle對輸血這件事也非常感興趣,他曾去信要求Christopher Wren詳述自己把鴉片輸入狗的血液的實驗過程。Boyle曾提出一個疑問將輸血視為另一種形式的煉金術。煉金術的終極目標除了物質性的「點石成金」之外,還有煉製「賢者之石」。在追求無盡的財富的同時,煉金術士的另一個目標--「賢者之石」則具有治療疾病、帶來永生、返老還童等功效。在西元48年Ovid所寫的《變形記》裡就曾經出現有關於Medea利用放血與輸血使年老的國王恢復青春的故事,Medea用短刀割破Aeson的喉嚨,將血放完之後再輸入一種長生之藥,年老的Aeson因此恢復青春。而外科醫生利用輸血為病人治療似乎也成為某種形式的煉金術。將血液視為生命之水的觀念最後則呈現在19世紀的Bram Stoker創造出來的吸血鬼小說裡。

混種生物與動物變形是早期神話中的重要特點,在古代典籍與建築、藝術作品中隨處可見,從埃及的人面獅身像、希臘神話中的牛頭人Minotaur到Chimera、Griffon(鷹頭獅身),可以發現除了半人半獸的生物之外,超過兩種以上的混種生物也不在少數。中世紀人對於混種動物的想像反映當時的人對於自然現象的詮釋與世界觀,這樣的詮釋源於古代希臘哲人的典籍,之後則受到基督教的影響,這些生理上具有「動物混血」特徵的人被視為違反基督教義與上帝意旨的罪人,身上的動物特徵則是他們所受到的懲罰。

煉金術與輸血的另一個較為明顯的關聯則表現在有關混種與動物變形的關聯。煉金術是在實驗室中進行混合各種物質來引發變化的過程,最後的目的為獲得黃金或萬靈藥。Boyle曾經針對輸血可能引發的後果提出一連串的疑問,從這些疑問可以了解中世紀歐洲人對於血液和輸血的觀念,由於他們認為動物與人的特質存在於血液中,因此接受其他動物的血液可能導致性情甚至外型的改變,這也反映出中世紀人們對混種動物與動物變形的著迷。從外科醫生對於輸血造成治療與變形的結果感到著迷這點可以發現,17世紀的人們對於自然界的理解已經逐漸從宗教進入科學的領域。

Chimera 銅像--Chimera為蛇、山羊、獅子的混合體,口中能吐出火焰。

位於威尼斯St. Mark's Bascilica的Griffon雕像




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

WOWOW 宝塚オンライン--春野寿美礼X真飛聖

グラタン(Gratin)
WOWOW最近即將轉播的「宝塚プルミエール 宝塚歌劇100周年スペシャル」裡會有OSA和真飛聖的對談喔!在官網連結收錄兩人錄影結束後的雜談,沒想到OSA還是一樣少根筋,連一旁聽的工作人員都受不了了。話說グラタン到底是啥啊??其實就是「奶油烤菜」,看起來真的很美味耶~~

很高興看到沉寂一年的OSA依然很有精神(+少根筋的可愛),今年不但出了新專輯,據說還有音樂會或其他表演的計畫,真是令人期待!!!


2014年4月8日 星期二

從寶塚認識音樂劇 (三) --宝塚から世界のミュジカルへ --Me and My Girl


《Me and My Girl》

music by Noel Gay
book and lyric by Douglas Furber and L. Artuhr Rose

西元1937年在英國的West End*首映之後就引起廣大的迴響,兩年後就被改編成電影《The Lambeth Walk》演出。作曲家Noel Gay擅長創作輕快愉悅的歌曲,這樣的風格很快就打動了當時的英國人,當時歐洲正陷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所帶來的陰霾,而Gay的歌曲成為他們苦中作樂的餘興節目。不過隨著公演結束,《Me and My Girl》的熱潮也逐漸消散。

1980年代《Me and My Girl》Gay的兒子Richard Armitage試圖重現父親的作品,但是卻找不到當時的完整手稿與樂譜。經過一翻搜尋之後,除了找到1938年BBC廣播公司所錄製的現場演出片段,還有當時為了審核而呈交給劇團的草稿。經過Stephen Fry與Mike Ockrent共同修改潤飾之後,於1985年再次於West End的Adelphi Theatre上演。新版本中增加許多Gay寫過的其他歌曲如Hold My Hand、The Sun has Got his Hat on、Love makes the World go round、Leaning on the Lamppost。新版本的音樂設計則由當時的導演Chris Walker負責,以1930年代流行的英國舞蹈樂團的風格為主。西元1984年夏天《Me and My Girl》以全新的面貌於Leicaster Haymarket Theatre上演並造成轟動,因此也接著在Wast End與Adelphi Theatre演出,從西元1985年演出以來已經上演超過3000次。一年半之後紐約的Marquis劇場也跟著上演《Me and My Girl》,在三年內演出1420次。

並且贏得兩次Lawrence Olivier Award與三次東尼獎,次年於美國百老匯上演時也獲得觀眾的好評。

《Me and My Girl》於1895年在Adelphi Theatre上演時由Robert Lindsay與Emma Thompson主演,演出時間長達八年,由於劇情逗趣、音樂風格輕鬆浪漫,後來在美國上演時也同樣受到歡迎,因此被稱為英國最受歡迎的音樂劇之一。

Synopsis
Act 1

「A Weekend at Hareford」(Hareford家族的周末)

故事發生於1930年代的英國倫敦,原本住在East End*的Bill Snibson意外發現自己成為Hareford伯爵的第十四代繼承人。Hareford伯爵死前留下遺書,說明自己年輕時因為一夜風流與西區的勞工女子生下一個私生子,由於伯爵沒有其他子嗣,因此如果這個私生子具有能夠繼承爵位的人品與風範就可以他繼承爵位。這份遺囑交由伯爵的妹妹瑪麗亞伯爵夫人與伯爵的友人約翰來執行。伯爵家的律師經過一番波折終於在倫敦西區找到Bill,但是當眾人見到他時,才發現Bill出生之後就被父親遺棄,此後一直住在倫敦West End,自小生活在貧民窟的Bill自然對於貴族生活所需的禮儀規範一無所知。他不僅言語粗俗無禮還是個品行不端的扒手,無論如何都不符合高貴的伯爵身分。除此之外Bill還有個同樣來自西區的女友Sally Smith,她和Bill一樣都是說話粗俗無禮的貧民。雖然大家都認為Bill沒有繼承爵位的資格,但是瑪麗亞伯爵夫人卻不肯放棄,她堅持要把Bill訓練成為一個舉止高貴的紳士,還要讓他與Sally分手和Lady Jacqueline結婚。Lady Jacqueline Carstone 雖然已經和Gerald Bolingbroke訂婚,但是為了Bill即將繼承的大筆遺產,她馬上決定與Gerald分手並且對Bill展開熱烈追求。

「Family Solicitor」





「Me and My Girl」--Robert Lindsay and Emma Thompson (1984 Royal Variety Performance)



Bill開始接受瑪麗亞伯爵夫人的訓練,學習成為貴族所需的知識與訓練,Sally看到Bill每天過著充實而忙碌的生活,加上伯爵夫人總是對她露出鄙視的臉色,為了不成為Bill的負擔,Sally決定離開伯爵家回到Lambeth去過原來的生活。當伯爵夫人舉辦盛大的宴會要把Bill介紹給其它上流社會的貴族時,Sally帶著來自Lambeth的同伴來到宴會上準備大鬧一場,原本以為Bill會以他的朋友為恥而離開Sally,沒想到Bill卻因此發現自己並不適合貴族生活,決定在宴會結束後和Sally一起離開。

「The Lambeth Walk」

《Me and My Girl》在英國演出的時候以這首歌曲最受歡迎,歌曲的內容描述居住在倫敦貧民窟Lambeth的居民自由不受拘束的生活方式,為了和伯爵家人所屬的上流社會作為對比,因此舞蹈風格包含了許多Lambeth勞工的特色。Noel Gayy在創作音樂劇的歌曲時甚至還加上這首曲子的舞蹈創作,「The Lambeth Walk」在音樂劇演出之後引起一股模仿熱潮,在 the British Pathé可以看到西元1938年初演時的舞蹈風格(54秒之後),當時這樣的舞蹈被視為非常粗俗的表演,穿著西裝的紳士必須向外彎曲著手臂、用誇張的動作如同鴨子一般跟著節奏慢步,最後還要拍打膝蓋喊著"Oi",這種舞蹈與英國黑池所重視的高雅舞步完全相反。當時居住在Lambeth的勞工都是豎起大拇指作為打招呼的方式,因此這個動作也被用在舞蹈裡。由於樂曲輕快、動作簡單,因此「Lambeth Walk」成為當時英國人爭相模仿的舞蹈,連當時的伊莉莎白女王和丈夫連袂出席舞會的時候也跳起這首歌喊著"Oi",受歡迎的程度可不容小覷。

「The Lambeth Walk」在現代歷史與當代文化中除了突顯當時打破社會階級、重視個人獨特性的嘗試之外,還成為二戰時歐洲國家之間彼此攻擊的工具之一。西元1938年的美國人也非常喜愛這首歌曲,許多上流的夜總會開始演出這首曲子,當時的爵士樂手Duke Ellington也把它改編演出。同年美國時代雜誌以一篇標題為「While dictators rage and statesmen talk, all Europe dances — to The Lambeth Walk」的文章來諷刺當時正因為納粹侵略各國而陷入愁雲慘霧的歐洲。

雖然「The Lambeth Walk」也在德國引起熱潮,但是當時統治德國的納粹黨認為這個舞蹈表現出「猶太人的卑賤與野獸般的跳躍」。此後這首歌也被用來作為嘲諷德國納粹的影片,西元1942年,英國的資訊部官員Charles A. Ridley發布了一個惡搞希特勒的宣傳短片,名為「London's New Version of The Lambeth Walk--Performed by the Nazi Ballet」(youtube 連結)。德國的國民教育宣傳部長,也是希特勒的親信Joseph Goebells則因此把Ridley視為蓋世太保首先要消滅的人物之一。


Robert Lindsay在西元1895年演出的改編版裡表演的舞蹈則和原本的設計有些不同,雖然保留了許多原本的基本動作,但是為了更符合音樂劇的特質,因此Bill的舞蹈部份成為歌曲重心,他的歌唱甚至影響其他參加舞會的貴族,他們紛紛開始跳起這首庶民之舞。

1987 Tony Award performance



Act 2
「The Sun Has Got His Hat On」
第二幕以一首輕快的歌曲展開,描述眾人聚在伯爵家打槌球,雖然Bill堅決不肯和Sally分開,但是Sally受到伯爵夫人的影響,決定向Bill提出分手。

「Song Of Hareford」
Bill則憤怒去和伯爵夫人理論,夫人嚴肅的要求Bill執行身為貴族的義務與責任,兩人正在爭論不休時,Hareford的歷代祖先竟然從畫中現身教訓Bill。

為了不讓Bill找到她,Sally 回到Lambeth之後就決定馬上離開那裡。原本反對讓Bill繼承爵位的John受到Sally的善良感動,決定幫助她贏得伯爵夫人的認同。John在軍中認識一個住在Wimpole街的朋友名叫Higgins,他是個專門指導語言發音和修辭的教授,如果Sally能夠接受他的指導的話,一定也能成為一個高雅的淑女,這樣伯爵夫人就沒有反對她和Bill結婚的理由了。

Sally離開之後,Bill和伯爵夫人的關係急速惡化,他認為伯爵夫人要為Sally的消失負起責任。正當Bill決定離開莊園回到Lambeth的時候,Sally以完全不同的面貌出現在莊園裡,她優雅的舉止與大方的言談贏得眾人的讚賞,也因此獲得博爵夫人的認同,同意她和Bill的婚事。

《Me and My Girl》的音樂偏向古典與輕歌劇風格,也有許多具有爵士風味的樂曲,受到Gilbert and Sullivan的作品影響很大。「Song Of Hareford」裡古代國王的鬼魂出現的片段就是受到G&S的劇作Ruddigore (the ghost of Ruddigore)的影響。《Me and My Girl》一直讓我想到《窈窕淑女》這部電影,也有許多人稱它為男版的《窈窕淑女》,第二幕中提到的語言學教授Higgins就是影射《窈窕淑女》中的Higgins教授,而Sally就如電影中的Elisa一樣從一個粗俗的女孩成為一個令人驚艷的淑女。


*East End--英國著名的貧民區,一般認為是位於泰晤士河北邊與Lea河東側。East End的名稱源自與它相對的West End,19世紀之後倫敦面臨人口爆炸的問題,許多來自外國的移民與窮人被迫搬到倫敦東部居住。1827年St Katherine Docks與倫敦火車站相繼完成,許多原本位於倫敦其他地區的貧民窟也因此被迫拆除,這些無家可歸的貧民都湧進East End,使當地的生活品質與人口問題更加嚴重,East End也因此成為貧窮、擁擠、疾病、犯罪的代名詞,與博物館、劇院林立的倫敦West End是完全相反的地區。

寶塚版

寶塚於1987年在日本上演《Me and My Girl》,由劍幸飾演Bill這個角色,有趣的是Jacqueline這個角色由男役涼風真世飾演,這也成為寶塚版的傳統之一。不過這個版本最經典的演出還是天海祐希和麻乃佳世在1995年的退團公演,寶塚劇團選擇這部在英國與百老匯都大受歡迎的音樂劇作為天海的退團作,而她的表現的確無懈可擊,除了第一幕開場時的搞笑演出之外,在「Me and My Girl」這首歌曲裡和麻乃默契絕佳的舞蹈演出,都為後來的生徒立下無法超越的典範。




《Me and My Girl》對娘役TOP來說是很大的考驗,除了音域較高之外,演唱歌曲的份量也比一般音樂劇多,現在看到的月組天海版唯一的缺憾就是麻乃的聲音狀況不甚理想。不過後來看到'09年花組版的時候,桜乃彩音的表現真是令人訝異,經過OSA時代的焠鍊之後桜乃的表現進步許多,她飾演的Sally在清純可愛之外還帶著淘氣的性格,歌唱部分也掌握的恰如其分。

《Me and My Girl》在各國與寶塚版的海報設計也各有不同的風格,早期的
音樂劇海報都是以Bill站在街燈下的姿態為主要代表(如1986年的海報),此後大部分的版本都是以這個圖為主結合其他不同的設計。這個創意是來自音樂劇中的歌曲「Lean on the Lamppost」,Bill為了尋找Sally而離開Hareford莊園回到Lambeth,卻發現Sally為了躲避他而離去,無奈的Bill站在Lambeth的街燈下尋找Sally的蹤影。讓Bill穿上國王服飾的打扮則是來自「Song of Hareford」片段中的設計。

1986 Adelphi Theatre 演出版 海報

2008年月組《Me and My Girl》
2008年月組《Me and My Girl》霧矢大夢替役版

2009年花組《Me and My Girl》
桜乃彩音、真飛聖

2013月組《Me and My Girl》
Glencullen Dundrum Musical & Dramatic Society 2013年版


(部落格文章請勿任意複製。)

2014年4月4日 星期五

寶塚2015年台灣公演預告

這幾天最令人訝異的新聞除了和央和野角(Frank Wildhorn)結婚之外,就是寶塚即將在2015年再度來台公演,這次是由今年剛成為TOP的明日海與花組演出寶塚經典作品「凡爾賽玫瑰」,不過不是大家最常看到的「アントレ編」,而是「フェルゼンとマリーアントワネット編」。

公演日期:2015年8月8日~8月16日
地點:台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國家戲劇院

■宝塚歌劇花組 2015年夏に台湾公演

宝塚歌劇団は、2015年8月に2度目の台湾公演を行うことを発表しました。
宝塚歌劇団は、2013年4月6日から14日に台北市・国家戯劇院にて初の台湾公演を実施。
柚希礼音率いる星組が、「宝塚ジャポニズム ~序破急~」「怪盗楚留香外伝 -花盗人-」「Etoile de TAKARAZUKA」を上演し、12公演でのべ18,000名を動員する成功を収めています。
そして2015年8月、2回目となる台湾公演が行われることが発表されました。
第2回公演では、明日海りお率いる花組のメンバー約40人が出演。
宝塚歌劇の代表作「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フェルゼンとマリー・アントワネット編-」と、レビュー「宝塚幻想曲(タカラヅカ ファンタジア)」が上演されます。
宝塚歌劇花組「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フェルゼンとマリー・アントワネット編-」「宝塚幻想曲」は、2015年8月8日から16日に台湾・国立中正文化中心 国家戯劇院で上演。
花組「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フェルゼンとマリー・アントワネット編-」は、6月12日から29日に中日劇場でも上演。
チケットはA席8,000円、B席6,000円(税込)で4月5日発売。

宝塚歌劇花組「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フェルゼンとマリー・アントワネット編-」「宝塚幻想曲」
日程:2015/8/8〜8/16 国立中正文化中心 国家戯劇院(台湾)(予定)
演出:谷正純(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脚本・演出:植田紳爾(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原作:池田理代子(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作・演出:稲葉太地(宝塚幻想曲)
出演:明日海りお 
這部劇也是明日海在小劇場的TOP揭露目,今年六月即將在中日劇場演出。

宝塚歌劇花組「ベルサイユのばら ―フェルゼンとマリー・アントワネット編―」
日程:2014/6/12~6/29 中日劇場(愛知)(4/5発売)
演出:谷正純
脚本・演出:植田紳爾
原作:池田理代子
出演:明日海りお/蘭乃はな

明日海曾在2009年月組「エリザベート」中演出ルドルーフ一角,並在新人公演中扮演死神,以新人公演的水準來看是很不錯的演出,因此今年的TOP揭露目更是令人期待。


2011年 明日海在バウホール劇場主演「アイリスの恋人--Alice in Underground Wonderland」--You are Story


可惜的是蘭乃はな已經宣佈要在今年11月結束エリザベート演出之後退團,因此來台演出的將會是新的花組娘役TOP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