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漫遊京都之水 (一) 高瀨川

京都的水,一直是我在旅行時就很想寫的主題。水邊對於雙魚座的我來說總是有種不知名的吸引力,曾經體驗過長灘島陽光普照、如寶石般清澈美麗的海水,漫步在柔軟如棉花般的麵粉沙灘上,是冬日最溫暖的回憶。聖彼得堡的涅瓦河寬廣而壯闊的氣勢卻讓我見識俄羅斯人鋼鐵般堅定的意志與愛國情操。然而京都的水,如此溫和靜謐的在這個千年古城中默默流過,但是不知不覺間,它卻成為我的旅行良伴。

來到京都之後投宿的K's House位於京都車站附近,往東沿著七条通前進就可抵達位於東山區的豐國神社、三十三間堂、京都歷史博物館等景點,沿途有些古樸的咖啡店、小商店,但是步行的遊客不多,因此非常安靜。



在到達七条大橋以前,可以看到一條小小的溪流--高瀨川。在中世以前,從西國運送物資到京都的中心地帶,必須要溯淀川而上,在鳥羽或伏見靠岸,再轉乘馬車或貨車經陸路運輸。流過鴨川西側的高瀨川(たかせがわ)其實是條從鴨川引水的小運河,在江戶時代是從大阪流經伏見港到京都。慶長15年(1610年),在重建東山方広寺的大佛殿時,富豪角倉了以(1554-1614)、素庵父子為了搬運巨大的木材、食糧、薪炭等物資,決定開始整頓鴨川。雖然利用鴨川搬運物資的效果很好,但是角倉父子發現自然河川的水流並不穩定,因此向幕府申請新建運河,在慶長16年開挖,歷經三年完成高瀨川。慶長19年(1614年)角倉父子將這條運河自二条木屋町延伸到伏見港,河川寬約7公尺,綿延約十公里,總工程費高達七萬五千兩,據說所有的興建用地皆由角倉家出資購買,沒有來自公家機關的資金補助。不過運河完成後,幕府也同意角倉家能夠得到所收取的運河使用費金額的二分之一。開鑿運河的工程雖然十分艱辛,花費也不容小覷,但是對京都的商業發展帶來很大的幫助。除了高瀨川之外,角倉還挖掘天竜川、富士川和大堰川(桂川上游,又稱保津川),作為連接京都東西向與南北向的水路運輸,因此京都人把角倉了以和琵琶湖疏水的設計者田辺朔郎和稱為「水運之父」。在京都各地時常能看到紀念角倉的雕像。

高瀨川的起點位於二条木屋町一帶,這裡是角倉的老家(京都市中京区木屋町二条下ル)。「一之船入跡」(指船隻靠岸處的遺址)也作為文化史蹟保存至今。運河的工程最早始於二条略北處,先開鑿河道引鴨川的水往南流,同時在四条、五条也設了水門或水路,做為調節水量之用,同時也設立許多污水引出溝,以便維持河川的水質。除此之外,在三条北邊的河流中央還設置一個堰止石,在一定間隔處設堰板,這項設計是為了維持水深,方便船隻通行。巴拿馬運河採用閘門方式,以水門調節水量,堰板就是類似的設計。

高瀨川在東九条西南方與鴨川匯流,然後穿越鴨川經過竹田,連接到伏見港。同時京都的水運也經由淀川連接到大阪,因此二条船隻靠岸處就成為京都的新門戶,連接二条城的二条通也成為東西向的城市主軸。角倉父子由於掌握京都與大阪間的交通要道實權,從此搖身一變成為富豪,沒多久就建造「角倉船」渡海至安南國(越南)進行貿易活動。直到現在,清水寺的繪馬上還可看到角倉船的英姿。江戶時期角倉一族與茶屋四郎次郎的「茶屋家」、後藤庄三郎的「後藤家」並稱為「京都之三長者」,德川家康奪權之後,茶屋家與後藤家與德川建立良好的關係,角倉家的勢力就遠不及其他兩家族了。

位於高瀨川東岸的木屋町通也是在此時發跡,當時稱為樵木町通,在享保末期(1753)年更名為木屋町通,由於位於運河旁,因此商人、旅客絡繹不絕,也是批發商聚集之處。而當時木屋町上櫛比鱗次地排列許多買賣從高瀨川運來的木材、木炭商店。京都之所以能在近代蓬勃的發展商業,成為物資與交通的大都市,都是託高瀨川的運輸所賜。

由於高瀨川水深只有幾十公分,因此只有平底的小船能夠在此航行,稱為高瀨舟。明治27年(西元1894年),琵琶湖疏水(鴨川運河)開通,高瀨川的運貨量大幅減少,大正九年(1920)年高瀨舟停止運行。

高瀨川東鄰花街先斗町,距離東海道(三条通)也很近,從三条到四条一帶的木屋町通聚集許多的餐館、旅社和以高瀨川的船夫與船客為接待對象的遊廓(ゆうかく) (官方認可的妓院風化街,又稱花街)。即使到了現在,夜晚的木屋町通也可看到許多日本傳統建築的餐館,運河兩旁也種滿了櫻花,是京都有名的歡樂街,也是十分重要的賞櫻場所。

七条通附近的高瀨川十周圍以住家為主,十分幽靜。偶然會見到早晨帶著孩子出門上學的父母,或是帶著孫子在河邊散步的爺爺奶奶,實際上高瀨川已經成為京都人生活的一部分,很難想像改建成路面電車之後會對他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




高瀨川沿岸的小佛寺。
三条通與四条通一帶的高瀨川周圍延續江戶時期作為商業中心的風格,附近聚集許多日式餐廳與流行的商店,高瀨川沿岸鋪設人行步道並種滿了櫻花。走在路上經常看到情侶們在此漫步約會,即使是年輕人也無法抗拒高瀨川的優雅吧。


位於三条通的高瀨川



三条通與木屋町通周圍也有許多歷史景點,最有名的應該是坂本龍馬被暗殺的池田屋。

近年來的都市計劃中,曾有提議要把高瀨川地下化,以便拓寬木屋町通並搭建路面電車,這個建議後來被當地居民否決。與其搭建現代化的路面電車,還是保留傳統自然的運河較好,由此可了解京都人對於當地的歷史十分重視與自豪。之前在壽岳章子的「喜樂京都」一書的序中,看到作家小野提到京都當地交通不夠發達做出批評,還以自己與作家張大春在櫻花季節至京都遊玩,由於人潮眾多,張大春在公車上大發脾氣為例,聽了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實際去過京都之後,可以發現這個城市其實並不大,許多景點都可以騎腳踏車到達,即使是較遠的嵐山,我的幾個室友也都曾騎腳踏車到那邊玩,我和其他室友也都曾騎了來回超過8公里的路到上賀茂神社去。日本並不流行騎機車,因此大多數的日本人都是搭公車或電車,在京都則到處都可以看到前後都裝有嬰兒籃的腳踏車,最難能可貴的是,京都雖然已經成為世界級的觀光城市,但是當地人並沒有為了發展觀光而放棄自己本身擁有的歷史文化,或是為了搭建便利觀光客的電車而放棄以融為生活一部分的自然風景。京都人的自傲與堅持,才是吸引我想一再拜訪這個千年古都的原因。



(部落格文章請勿任意轉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