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寶塚花組《伊莉莎白》海報,由明日海りお、蘭乃はな主演。今年的海報設計偏向藍色系與冷冽的色調,並且維持寶塚轉型之後強調的唯美風格,りお的死神扮相竟然有點科幻感,讓人好奇她會如何詮釋這個腳色呢? |
2014寶塚花組《伊莉莎白》製作發表 |
Reprise是百老匯音樂劇中經常出現的創作技巧,意指重複先前出現過的歌曲旋律或主題,在同樣的旋律配上不同的歌詞或由不同角色演唱,藉此呈現故事的發展或情感的轉變,Andrew Lloyd Weber也是善用Reprise的高手。Reprise不單只是重複相同的樂曲或旋律,藉由改變演唱者與主題之間的交錯來呈現情感變化與對比是Reprise的重要功用之一。Reprise在《伊莉莎白》的音樂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仔細聆聽的話,將會發現許多作曲家的巧思。
1.「和父親一樣」--第一幕一開始的時候,這首歌描述伊莉莎白少女時代住在Possenhof 與父親親密的情感與對自由生活的渴望,對伊麗莎白來說,不受貴族禮儀規範拘束的父親就是「自由」的象徵,她希望能如同父親一樣騎馬、作詩,乘著風的翅膀四處旅行。此時的伊莉莎白還是個未經世事的少女,對未來充滿夢想,因此這首歌充滿輕鬆浪漫的少女情懷。
「和父親一樣」的Reprise出現在伊莉莎白與死神的第一次見面(德國版),伊莉莎白從樹上摔下之後生命垂危,死神救活她正要離去時,伊莉莎白以同樣的旋律唱出如情歌般的真情告白,「你要去何方?高貴的黑王子,為何不能留在我身邊?我苦苦追尋自由,就如黑色的小鳥高傲而孤獨...我知道你就是人人懼怕的死神,但是我對你無法忘懷,作夢、寫詩、隨風騎馬,但是無人能像你一般了解我。」
寶塚版裡的這個片段插入由死神演唱的「愛與死的輪舞曲」,由一見鍾情的死神對伊莉莎白表達自己的愛意,花組版OSA在離去時留連忘返的深情更是令人難忘。在歐洲版裡則是由伊莉莎白採取主動,對她來說死神就和父親一樣象徵自己一生渴望的自由,也是最了解自己的友人。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兩個版本著重的主角完全不同,寶塚版特別強調死神君臨天下、敢愛敢恨的特質,歐洲版則著重於伊莉莎白對死與自由的渴望,這正是影響她一生最重要的想法。
這首歌第三次出現在歐洲版的第二幕中,沉迷於降靈術的伊莉莎白在位於Corfu島的別墅裡招喚已故的猶太詩人海涅,希望能得到創作的靈感。然而出現的卻是過世的父親,和這首歌第一次出現的時候形成強烈的對比。為了營造出伊莉莎白使用降靈術招喚亡靈的詭異感,因此這裡的Reprise演奏方式和之前完全不同。在第一幕的時候伊莉莎白還是個天真的少女,對未來的人生充滿理想。她和死神見面時所演唱的歌詞則暗示伊莉莎白未來的挑戰,但是當她第三次演唱這首歌曲時,伊莉莎白已歷經滄桑,對人生不再抱著希望。婚姻的失敗與宮廷鬥爭讓她對人間感到失望,她不願再與家人對話,只好求助於死去的靈魂。父親的靈魂斥責她為了追求自己的自由而過著孤立的生活,完全不關心自己的家人,但是伊莉莎白不聽從父親的勸告,在此宣示自己對人生已經失去希望,再也無法像少女時期一樣對人生與未來懷抱夢想。
2. 「不畏風雨」(嵐も怖くない)--這首歌在第一幕出現時,伊莉莎白和Franz坐在維也納知名的摩天輪上互訴情意並訂下婚約,當時年輕的伊莉莎白與Franz彼此緊握雙手,相約無論如何都要共度難關、永不分離。但是當這首歌在第二幕最後出現時,伊莉莎白與Franz已屆遲暮之年,他們在法國的蔚藍海岸相遇,此時兩人各站在舞台的兩側,互不相望,最後終於各自走向彼此的人生終點。
3.「家族聚會」(ようこそみなさま)--前面兩首歌的reprise都是表達從充滿希望到絕望、完全相反的情感,不過Reprise也可以被用在表現類似主題的時候。「家族聚會」是描述伊莉莎白的母親邀請親友到Possenhof遊玩,其實目的是要宣布Helene即將成為奧地利皇后的消息。這些親戚們一見面就是閒話家常、互相閒聊些無趣的瑣事,難怪伊莉莎白的父親要急著逃走。
這首歌的Reprise出現在「快樂的世紀末」(退屈しのぎ)的前半段,描述19世紀末維也納人喜愛在咖啡館聚會聊天的習慣。演員們坐在如遊樂園般不斷旋轉的咖啡杯裡演唱,閒聊的話題從政治到皇室家庭瑣事與伊莉莎白的誹聞,這些閑來無事的維也納人和伊莉莎白家的三姑六婆一樣,就愛坐在咖啡館裡打發時間。
4. 「皇后的任務」--和「家族聚會」的Reprise一樣是由不同人演唱,但是表現相同主題。這首歌第一次是由皇太后Sophie演唱,她想教導伊莉莎白身為皇后應該注意的禮節與應盡的義務,身為皇后必須捨棄自我的慾望才能成為符合皇室身分的高貴女子,不過最後卻演變成伊莉莎白與Sophie、Franz的對立。這首歌的Reprise出現在第一幕最後,伊莉莎白的女官們忙著準備她沐浴用的牛奶與白蘭地調成的沐浴乳,這時候的伊莉莎白認為皇后的外表比其他任務更重要,就連Sophie也不得不承認她的美貌的確能為奧地利贏得外交上的優勢。
第三次Reprise出現在德國版第二幕的第八場,Franz對母親不斷干涉他與伊莉莎白之間的感情感到非常不滿,母子因此發生激烈的爭吵。不過Sophie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兩人最後不歡而散。
第四次Reprise同樣是在德國版第二幕第十場,Franz得知Rudolf私底下干涉政治時大發雷霆,Rudolf在家中得不到父親的認同,在皇宮裡也只被分配一個微不足道的職務,因此他想用自己的力量影響政策的決定,藉此向父親證明自己的能力。雖然這場戲是描述Franz父子之間的爭執,但是Rudolf和伊莉莎白個性非常相似,他們都崇尚自由開放的思想,因此皇室與個人之間的對立從伊莉莎白與Franz之間的夫妻對立一直延伸到Rudolf和Franz之間的父子對立,最後導致無可彌補的仇恨與死亡。
5.在德文版《伊莉莎白》中最重要的歌曲就是「Ich gehört nur Mir」(私だけが),這首歌代表伊莉莎白追求自由的理想,也是最能表達她的心意的歌曲。伊莉莎白第一次演唱這首歌曲是在她與蘇菲女皇爭執過後,發現連國王Franz也無法保護她,伊莉莎白最後了解自己的命運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她才會說出「我不屬於任何人,我的生命只屬於我自己。」這樣的想法不僅僅是她面對Franz時的態度,當死神多次出現在伊莉莎白的面前,想將她納為己有的時候,也被伊莉莎白嚴詞拒絕。
第一次Reprise--一直到第一幕最後,Franz為了利用伊莉莎白在匈牙利的知名度,只好答應她提出的條件。這時候伊莉莎白身著純白而奢華的禮服出現在舞台上,以大獲全勝的態度面對Franz。
第二次Reprise--第二幕末,伊莉莎白在死後投入死神的懷抱,以這首歌曲做為全劇的終結。
7. 「Mama, wo bist du?」 (母親,你在哪裡?)
這首歌由年幼的Rudolf 演唱,當他小的時候,母親伊莉莎白為了逃避皇室生活,加上身體欠佳,因此經常在外旅行。這首歌的Reprise出現在第二幕後半,並且改由伊莉莎白演唱。當Rudolf企圖叛變的證據被Franz發現之後,他曾經向母親求救,希望她能在父親面前為他求情。但是伊麗莎白和Franz的感情早就生變,長年來的爭執使得她不願意向Franz低頭。Rudolf死後,伊莉莎白演唱這首歌曲,即使她對兒子的自殺感到萬分悲痛與懊悔,也無法挽回這場悲劇的發生。這首歌曲分別由兒子與母親個別演唱,但是卻都表達出生離死別的哀愁。
(部落格文章請勿任意複製轉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