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4日 星期五

2018 韓國《伊莉莎白》音樂劇觀後感(一)—各國死神比較

一直很想一篇有關《伊莉莎白》死神的文章,這個充滿魅力卻又難以理解的角色對奧地利原版或其他國家的演員來說都是非常高難度的挑戰。飾演奧地利原版初代死神的Uwe曾提到他第一次試鏡的感想,當時他的經紀人並沒有特別介紹這個角色,只是告訴他有這個機會。Uwe到了現場才知道自己要演的是死神,「死神是什麼?為什麼不是演有名的佛朗茲國王?」初代死神的扮相非常經典,Uwe留著銀白色長髮,畫上哥德式的美豔妝容,看起來更像是吸血鬼的造型。這樣誇張的造型也讓Uwe感到有些不可思議,他說每次演員大合照時自己總是覺得非常憋扭,到日本宣傳演出的時候,台下的觀眾也用有些恐懼的眼神看著他。

1992年《伊莉莎白》演員合照 (照片來自Pia Douwes臉書)
初代死神的造型被寶塚版與東寶版保留下來,寶塚版死神從一開始的銀白色長髮到這幾年的黑色長髮,同時也因為流行時尚的改變而隨之增加視覺系的妝容或編髮的造型,指片也是不可或缺的裝備,不過基本上總是在外型上特別強調死神與眾不同的外型與嚴肅感。

2009年月組《伊莉莎白》死神--瀬奈じゅん

2014年花組《伊莉莎白》公演死神明日海りお
2016年寶塚宙組《伊莉莎白》東京公演場刊(死神朝夏まなと)
東寶版的死神則以銀黑色長髮為主,後來的城田優以符合混血兒外型的金色長髮扮相展現不同的造型。相反的,奧地利原版的死神後來則逐漸走向較為流行而現代感的造型,Uwe後來於2008年再次與Pia合作飾演死神的時候,以金色長髮與黑色長袍的造型為主。2004年的Mate Kamaras與2012年的Mark Seibert則是以白色與黑色的皮製西裝等充滿現代時尚感的造型來突顯死神的魅力,現代風格的造型也讓死神成為與當時人物完全不同的存在,也代表死神超越時間的能力。韓國版死神的造型則多以適合演員的扮相為主,由於韓國版音樂劇經常啟用偶像演員飾演主角,因此死神的扮相也配合偶像的造型而充滿龐克搖滾風,和其他版本比起來也充滿更多變化。

2004年維也納公演《伊莉莎白》死神Mate Kamaras
2008柏林公演《伊莉莎白》死神Uwe Kroger

2012年Essen《伊莉莎白》死神Mark Seibert
2015年東寶版《伊莉莎白》死神城田優(照片引自連結)

除了造型上的差異之外,各國的死神詮釋也有很大的不同,基本上寶塚版為了配合劇團的風格走向與男役至上的文化,因此許多由魯契尼演唱的歌曲都改由死神演唱,在表演風格上則多強調用嚴肅的表情和動作來呈現死神的高傲與霸氣,並不會刻意強調死神對西西的情慾展現。東寶版雖然是以奧地利原版的劇情為主,但是在死神的詮釋上則較接近寶塚版的方式。韓國是在2012年才由EMK公司演出《伊麗莎白》,和其他國家比較起來算是較遲才出現的版本。韓國版的死神詮釋非常多元,其中以在2012年因為演出死神而獲得韓國音樂劇大賞最佳男演員的金俊秀為代表,俊秀飾演的死神表情非常豐富多變,並且非常主動的展現出對伊莉莎白的情慾渴望,因此他飾演的死神更像是個小惡魔般邪惡而令人恐懼的存在,在某些方面讓我想起Uwe在初版的表演。這次在韓國看的是ZE:A的主唱朴炯植飾演死神的版本,朴炯植的詮釋令我印象深刻,其中最令我驚訝的是他生動的展現了死神的冷酷無情,在給予魯道夫死亡之吻後非常不屑的揮揮手要黑天使清理魯道夫的屍體,這個動作讓我感到不寒而慄。過去看過的版本,或許是為了維持觀眾對於死神的認同感,因此幾乎沒有看過有演員這樣生動直接得展現「死」令人恐懼的一面。或許是因為韓國版導演Robert Johanson對於角色詮釋的態度較為開放,因此韓國版總是能讓我看到完全不同的死神詮釋。我認為寶塚版與原版最大的差異就是在於寶塚版的《伊莉莎白》更像是個童話般的愛情故事,因此由男役首席飾演的死神的魅力與形象更為重要,也是一個經過美化後的角色。奧地利版的《伊莉莎白》則更著重於「死」這個概念的哲學思考,也就是討論伊莉莎白一生與死亡的關聯,以及她糾葛於「死」這個想法的困境,因此原版對於死神的詮釋也更具有開放性。

2013年韓國公演《伊莉莎白》死神朴孝信
2018-19韓國版《伊莉莎白》死神朴炯植,照片引自EMK官網

2018-19韓國版《伊莉莎白》死神朴炯植,照片引自EMK官網
以下從我最喜歡的兩首歌曲「黑暗在擴散」(Die Schatten warden Laenger/闇が広がる)和「當我想跳舞」(Wenn Ich Tanzen Will/踊るなら)來介紹不同版本的死神詮釋。

Die Shatten werden laenger 

1992年Pia/Uwe 公演版

德文版的設計是配合歌詞的內容,讓死神坐在時光馬車上等待魯道夫到來,造型中性的Uwe非常生動的演出「死」對於魯道夫的誘惑,唯一的缺憾是…這個魯道夫也太老了吧@@,歌曲的節奏也比後來慢許多,缺乏急促的緊張感。德國版很喜歡使用死神在背後控制魯道夫與伊莉莎白的動作,在「黑暗在擴散」與「當我想跳舞」都會出現這類的舞蹈動作。

Mate Kamaras

其實這個版本一直是我有點難接受的版本,因為Mate和Maya實在太像姊弟戀了XDDD

Mark Seibert

這個版本的死神Mark Seibert與魯道夫Lukas Permann都是我很喜歡的演員,身材高大剽悍的Mark Seibert飾演的死神與過去的Uwe和Mate完全不同,眼神也略帶邪氣。聲音較為陰柔的Lukas Permann也是德國版《羅密歐與茱麗葉》的男主角,死神與魯道夫的剛柔對比非常強烈。

金俊秀版
就場景布置來說,我比較喜歡韓國版的設計,透過天橋來建立上下兩層的空間感,下面則以魯道夫的支持者的舞蹈來連接之後的劇情。不過每次看俊秀死神都覺得他的表情也太有戲了吧…唱歌也超用力的(好想給他一顆喉糖XDDD),每次看他演死神都讓我笑個不停(誤)不過俊秀的確非常精采的詮釋出死神的狂傲,這個影片也可以看到韓國死神的造型根本就是為偶像打造的,因此服裝充滿龐克搖滾的流行感,重點是一定要穿開胸襯衫(造福迷妹XDDD)這裡可以注意的是韓國版在演唱時會加入許多口語式的唱法,在情緒上的表達也更為激烈,這是韓國版與其他版本最大的不同,在其他的歌曲中也可以看到同樣的演唱方式。

朴孝信音樂劇版
(很想分享YT版的影片,不過EMK最近檢舉得很兇,所以有興趣的人請自行上B站搜尋吧。)
說到韓國版《伊莉莎白》就不能錯過讓我成為老朴飯的版本,第一次看這個版本就讓我驚豔,沒想到韓國版也有這麼出色的死神,即使是飯錄版也能聽出老朴使用不同的聲音演唱,最後的高音也唱出自己的編曲,雖然當時第一次跨界演出音樂劇的老朴在演技與舞蹈上還不是非常純熟,但是以歌唱功力來說真是我聽過最好的死神了。後來發現老朴在演唱音樂劇的時候經常會將編曲改為更能讓他展現高音魄力的版本,甚至在不同場次也會有不同的變化,真的非常佩服他掌握音樂表現的能力與敏感度,這也是歌手跨界演出的優點吧。

Reprise

Se7en演唱版

這個版本是Se7en(崔東昱)演出死神的時候同時發行的電子版mp3,崔東昱用搖滾的方式來演唱這首歌曲,最後的高音也非常厲害。後來城田優版的死神也嘗試用同樣的演唱來結束。

Wenn Ich Tanzen Will
Pia/Uwe


這首經常被稱為「吵架歌」的《當我跳舞時》是在德國Essen公演時才增加的曲目,Kunze認為有必要增加一首歌來描述伊莉莎白與死神之間直接對立的關係,這首歌被安排在伊莉莎白利用自己在匈牙利的人氣成功向佛朗茲與蘇菲爭取權力之後,伊莉莎白驕傲地向死神宣示自己已經奪回掌握人生的機會,死神則對伊莉莎白的自信感到不屑。Kunze在這裡使用與過去不同的二重唱法,兩個角色用同樣的旋律各自唱出相反的想法。

基本上Pia跟Uwe是我最喜歡的伊莉莎白與死神搭檔,Pia一出場就很自然地流露伊莉莎白的自信與霸氣,Uwe飾演的死神被拒絕的神情也恰如其分地表現出死神的自傲,可以發現Uwe這位多次演出死神的老手已經掌握了自己的死神詮釋。這個表演的舞蹈編排也是我比較喜歡的設計,我覺得由死神在背後像控制船舵一般拉著伊莉莎白的設計實在非常奇怪。

金俊秀演唱會版


這個版本可以看到韓國版《伊莉莎白》在這首歌的舞台設計,韓國版的黑天使舞步設計也非常搶戲,除了搭配伊莉莎白與死神的動作之外,也使用手臂上的翅膀來做出不同的造型。韓國版的黑天使就像死神的小嘍囉一樣幫他助陣,或是包圍伊莉莎白來恐嚇她。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圓形的旋轉式舞台在韓國版《伊莉莎白》的表演中也被大量運用來做各種特別的效果。

2013 朴孝信版

好吧,我必須承認每次看老朴跟俊秀版的死神都笑個不停。俊秀的死神表情特多又很愛現的感覺,老朴則是明明很溫柔但是很努力裝出很兇的樣子,雖然有黑天使助陣但是感覺還是會吵輸伊莉莎白啊(誤)
從上面的影片可以看到韓國版的唱法與日本版、德文版都不同,雖然保留了德文版那種鏗鏘有力的唱法來凸顯死神與伊莉莎白對峙的態度,不過韓國版也加入了口語式的演唱方式,聽起來更像是兩人你來我往的爭執。

2014朴孝信 演唱會版

Mark Seibert/ Alice Macura


2018 朴炯植 Press Call

看了這麼多版本,我自己認為最能夠呈現我理想中的死神詮釋的版本是Uwe Kroger和井上芳雄在東寶的演出,另外還有韓國版的朴炯植飾演的死神。我理想中的死神極度自傲,即使被拒絕也不會露出難過或受傷的表情,作為死神,他也非常冷酷無情,只有在面對伊莉莎白的時候才會表現出愛意或其他人類的性格。這點上述三位演員詮釋地非常精彩。井上芳雄在東寶版的《當我想跳舞》中與花總まり的對手戲非常生動,Uwe和Pia後來的表現則完全呈現出我理想中的伊莉莎白與死神,朴炯植則毫不畏懼地展現死神的冷酷無情,他的表演給我很大的啟發。

2018年12月21日 星期五

淺談《歌劇魅影》小說、韋伯版與Yetson/Kopit版

最近一些朋友分享了觀賞對雪組《魅影》和《歌劇魅影》的看法,並提出一些疑惑,其中包括韋伯版像恐怖小說與Yetson版/寶塚版的許多詭異bug等等,韓國版與寶塚版也有許多差異,因此我決定重看一下《歌劇魅影》小說版與韋伯版的演出,看完之後的感想如下:

先簡單介紹一下《歌劇魅影》小說的特色與對魅影的描述。《歌劇魅影》的作者是19世紀中葉的法國小說家Gaston Lerous (1868-1927),Leroux原本主修法律,他在21歲繼承父親留下的百萬遺產之後,就靠著擔任雜誌或報社的特約記者逍遙度日,他的記者生涯也非常精采,經常使用各種手段獲得第一手採訪資料,如在案件開庭之前潛入牢房訪問犯人,或是先到大西洋的島上等待南極探險隊的歸來,並在歸途訪問探險隊員完成頭條報導。熱愛旅行、生性幽默的Leroux在二十年的記者生涯中足跡幾乎遍布世界,這些旅途上看到的奇風異俗也成為他日後撰寫小說的豐富材料。

《歌劇魅影》這部小說於1911年發行,故事的創作動機來自1896年劇院吊燈砸死人的真實案件,作品的敘事風格則更接近Leroux最喜歡的兩位小說家愛倫波與柯南道爾,因此《歌劇魅影》的小說內容結合愛倫坡式的哥德恐怖小說與柯南道爾的偵探推理小說類型,故事以作者描述自己追查「劇院之鬼」過程的第一人稱敘事撰寫,作者就像負責解謎的偵探一樣訪問過去曾接觸「劇院之鬼」的相關人士,並透過分析他們的訊息來解決菲力浦伯爵之死與「劇院之鬼」的謠言是否為真的謎團。

《歌劇魅影》的風格更接近愛倫坡的哥德式恐怖小說,故事中的魅影經常被稱為「歌劇院之鬼」,這個角色在小說中其實是一個神出鬼沒、行蹤飄忽不定的人物,雖然歌劇院的許多員工都言之鑿鑿的表示自己曾見過這個神祕而醜陋的「鬼」,但是不論主事的劇院經紀人或法院的法官都不願意相信這個說法。小說中對於愛力克的外型有非常生動的描述,Leroux經常用骷髏頭來形容他的外表,他的雙眼像是骷髏頭上的黑洞,臉上沒有鼻子,前額垂著三四撮棕髮,耳後則是如野獸般濃密的毛髮。Leroux筆下的愛力克是一個典型的antihero,他除了外型令人不寒而慄之外,還住在不見天日的歌劇院地底,並且像吸血鬼一般睡在棺材中。除此之外,愛力克也不遵循任何倫理道德的觀念,醜陋的外型使他無法得到父母的關愛,因此他很早就離家出走在歐洲各地流浪,最後在波西米亞接受魔術與藝術教育。愛力克之所以可以躲在歌劇院這麼久,並隱藏行蹤四處嚇人,就是因為他在各地流浪時學到高超的腹語術與機關設計的技術。他的名聲傳到波斯皇帝耳中,將他延攬入宮廷並要求他建造許多恐怖駭人的機關與刑具,愛力克使用邦加繩索的技術也非常高超,他用這個技術殺了許多人來討好波斯皇帝的王妃。不過他建造皇宮的技術卻讓波斯皇帝感到威脅,最後國王決定將愛力克處死以避免秘密外流。愛力克得到侍衛長的幫助逃過一劫,當他流浪到巴黎時則接受了進行巴黎歌劇院地基工程的工作,最後他利用這個機會在歌劇院地底搭建自己的宮殿。

了解小說的風格與內容之後,大致上就可以說明為什麼韋伯版的《歌劇魅影》這麼充滿恐怖片的風格。基本上韋伯版是比較忠於原著的改編,除了愛力克令人恐懼的外型與邪惡的性格之外,包括令人覺得很傻眼的克莉絲汀揭下愛力克面具的片段也是小說中的情節。在音樂方面,《歌劇魅影》的主題曲也充滿詭異而妖媚的風格,與其說是克莉絲汀愛上愛力克,更像是愛力克用他的聲音來迷惑克莉絲汀。對克莉絲汀來說,愛力克是父親口中「音樂天使」的化身,他是父親派來指導她歌唱技巧的天使,因此克莉絲汀並沒有對魅影產生愛意。由於韋伯版更忠實的呈現小說內容,在小說中克莉絲汀一直是處於拒絕愛力克、被脅迫成為愛人的處境,加上小說也特別強調愛力克的負面性格與邪惡的本性,因此對我來說,克莉斯汀與韓沃子爵的愛情則更有說服力。

Yetson/Kopit版本的《魅影》雖然保留故事情節的主幹,但是在細節上卻有大幅的改編。這個版本更強調愛力克這個角色的悲劇性,Kopit筆下的愛力克是一個天真任性、憤世忌俗的年輕人,相對於原著將愛力克比喻為克莉絲汀父親口中的音樂天使,Kopit則將克莉絲汀與愛力克母親的聲音相比,藉此強調愛力克渴望母愛的心情並合理化他對克莉絲汀的愛情。除此之外,Kopit更將劇院經紀人設定為愛力克的父親,在劇中可以看到愛力克與父親之間的對立與掙扎,透過父親描述愛力克生平的過程更是精彩動人。可以發現Yetson/Kopit版本將小說版的哥德式恐怖風格刪除,並且以愛力克的親情與悲劇性的童年取而代之。不過這樣的改編結果大概是讓愛力克成為一個令觀眾同情憐憫的男主角,因此克莉絲汀在說服愛力克拿下面具之後逃跑的設定也讓人無法苟同,克莉斯汀與菲力浦伯爵(原著為韓沃子爵)之間的愛情也變得較不重要。

之前看寶塚版《魅影》的時候,除了克莉絲汀逃跑的片段之外,另一個讓我覺得很詭異的地方就是愛力克的外型設定。韋伯版的《歌劇魅影》保留小說的設定,並且真實的呈現了愛力克醜陋的外型,雖然在劇中演員總是戴著面具,但是最後由克莉絲汀拿下愛力克的面具並獻上她的吻,這樣的設定有很強的戲劇張力。從劇情風格來說,Yetson/Kopit的版本的確是比較適合寶塚的風格,在歌曲方面也讓演員有許多發展的地方。不過為了保留男役首席的魅力與風采,寶塚版的愛力克頂多是在右眼做些裝飾,髮型與眼妝還是非常唯美,因此我總覺得寶塚版的愛力克就算「拿下面具也不可怕」,克莉絲汀逃跑的設定就更沒有說服力了。

在這個方面韓國版保留了Yetson/Kopit的設定,從頭到尾都沒有讓愛力克露出真面目。之前一直懷疑韓國版為何會選兩位年紀較大的演員來飾演愛力克這個角色,實際看了劇才知道外型對於愛力克這個角色並非最重要的條件,高超的歌唱力才是最重要的部份。在劇中年幼的愛力克出現時由母親拿著圍巾遮住他的臉,最後克莉絲汀拿下愛力克的面具時則讓他背對觀眾。在謝幕時也沒有露出男主角的真面目,讓觀眾一直抱著期待的感覺。尤其是最後男主角故意做出要拿下面具的動作,並且在空中轉身一跳,燈光則立刻熄滅,讓觀眾的期待再次落空,這樣的設定真的很精彩。

2018年12月11日 星期二

Robert Johanson《笑面人》謝幕評論

在2016年演出《魅影》的時候,這部音樂劇的編曲者Maury Yeston表示他從來沒有聽過像老朴這樣會唱歌的歌手,同時他也認為老朴是個非常優秀的演員。在2018年《笑面人》公演最後一天的謝幕儀式中,擔任導演與編劇的Robert Johanson也表示「朴孝信的歌聲就像精彩的樂器一樣,他能發出無人能比的歌聲。他的音樂非常寬廣,歌唱技巧與對音樂的理解程度都讓人驚訝。」(握住老朴的手)「這個人~哇~我不認為世界上有人可以唱得比朴孝信好。除此之外,他對這部作品的投入程度不只限於自己的演出,而是投入在整個表演中。他對整個團隊都非常大方,他以身作則成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謝謝你,孝信。

Dear Captain, thank you for showing such a great musical to me. It was a wonderful experience that I will never forget.

2018年12月JCTB節目演出+FC招募開始

今天 JCTB宣佈即將在12/20開始播放由知名音樂家與製作人鄭在日主持的音樂節目「你的歌」,主持人鄭在日將會在節目中與特別來賓討論過去的名曲,而且第一集的特別來賓就是老朴啊~~~~(睽違9年的電視演出啊~太感動了。)
雖然每次演唱會都可以聽到老朴嘗試將過去的歌曲重新呈現的企圖心,但是自從他在軍中認識鄭在日之後,就讓我完全感受到一個優秀音樂家與純歌手合作的完美表現。

老朴和鄭在日的感情非常好,有一次為了創作新專輯的歌曲,兩人還在法國鄉村住了40天,因為距離最近的餐廳位於40公里外的小鎮,因此兩人根本足不出戶,每天過著寫歌喝酒(?)的日子,被問到會不會覺得很煩的時候,鄭在日還很開心的說:因為我很愛隊長(老朴)嘛~~(羞)老朴則是一直說他很喜歡鄭在日的聲音,在演唱會上兩人還會互相撒嬌,可以感覺得出來老朴在鄭在日身邊非常安心,也可以自在地發揮自己的實力。

真的很開心老朴在追求音樂的路上能夠遇到這麼優秀的同伴,老朴和鄭在日都是非常優秀的音樂人,但是私底下卻又如此單純可愛,或許這就是我這麼喜歡他們的原因吧。

另一件讓我超開心的事情…就是終於可以成為台灣小樹了(撒花~~~~)
今年為了慶祝老朴出道20週年,廣告設計也擺脫過去像兒童繪本一般溫馨簡單的風格,改用充滿貴氣的金色古典字形,歡迎演唱會之王的回歸~~期待明年充滿演唱會的一年~(跟阿拉西一起慶祝吧~)
やっとソウルツリーになれます!!嬉しい!!

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朴孝信—從職人歌手到音樂劇演員的華麗變身

一直覺得《伊莉莎白》是一部很容易讓我入坑的作品,或許是因為這部劇一直是我最喜歡的音樂劇,動人的故事內容或兼具流行與古典樂的編曲風格,都讓我無法忘懷。即使隔了一陣子再聽,也會讓我有不同的感受。《伊莉莎白》從奧地利紅到日本,在寶塚與東寶版風靡日本之後,也在韓國引起一股旋風。

雖然說《伊莉莎白》很容易讓人入坑,不過也要視演員特質而定。雖然大學時代就看過姿月演的寶塚版,不過當時對寶塚並沒有什麼興趣。一直到十多年後,在網路上搜尋《伊莉莎白》的音樂時,意外看到OSA演的死神,才真正開始我的寶塚追星時代。對於韓國音樂劇也是如此,剛開始看寶塚不久之後,也看了金俊秀辦的《伊莉莎白》+《莫札特》音樂劇演唱會,雖然當時就對韓國音樂劇歌手的實力留下深刻的印象,不過我並沒有被金俊秀的嗓音給吸引。一直到今年中,同樣是在找《伊莉莎白》影像的時候看了老朴演唱會的版本,立刻就被他高超的歌唱實力給迷住了。

2013年《伊莉莎白》Credit to EMK Company
在2013年Play DB的訪談中,老朴曾提到他飾演死神的經驗。老朴在2000年(19歲)出道之後,一直都是以歌手的身分進行演藝活動,他對歌聲的鑽研與創作的投入為他贏得「抒情歌王子」的稱號。有些中文的新聞稱他為「工匠」歌手,但是我認為「職人」卻是更適合的名詞。「工匠」雖然可以強調老朴用精雕細琢的方式與全心投入的態度來使自己的演唱達到完美的程度,但是卻不免讓人聯想到「匠氣」、「花俏」、「只重視技巧而沒有情感」等負面印象。老朴的歌曲則完全沒有這個問題,即使是在他面臨事業的各種難關,他的歌曲還是充滿溫柔細膩的情感,這幾年他的歌聲更是脫胎換骨,以乾淨純真的聲音取代過去的R&B唱法。

或許是因為在OSA之後一直沒有出現讓我非常喜愛的死神,所以一看到老朴的表演就非常驚艷,覺得終於看到另一個歌唱能力如此高超的音樂劇演員了。

一開始決定飾演死神的時候,其實許多朋友都勸他不要接這個角色,他們認為音樂劇的觀眾一定會批評他的表演,因此不了解老朴為何要自找麻煩。老朴一直很想演音樂劇,或許音樂劇愛好者會認為「朴孝信幹嘛跑來演音樂劇?」但是老朴希望自己的表現能夠盡量達到他們的期待。除了《伊莉莎白》之外,老朴也希望能夠繼續演其他的音樂劇,他表示:「我並不是出於好奇或玩票性質而決定參加這次的演出」。

老朴第一次參加音樂劇的表演,是在2000年的《搖滾哈姆雷特》,當時他剛出道,個性有點害羞,但是卻非常積極接受各種挑戰。雖然老朴當時對音樂劇也很有興趣,不過後來他選擇以歌手的表演為主。自我要求極高的老朴希望能在歌唱事業穩定之後再挑戰音樂劇的演出。他花了很長的時間讓自己的歌手事業走上軌道。在演出《伊莉莎白》的時候,過去與他一起表演《搖滾哈姆雷特》的演員都已經成為知名的音樂劇演員,但是老朴卻只是第二次挑戰音樂劇的演出。當時老朴很怕造成其他演員的困擾,因此面臨很大的壓力。在彩排的時候,老朴一直想放下歌手的身分,盡力成為一個優秀的音樂劇歌手。他甚至還去上了芭蕾舞課,到最後忙得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

在2013年接受Play DB採訪時,老朴表示他並沒有想過要贏得什麼音樂劇的獎項,但是為了喜愛音樂的歌迷,他會持續歌唱與音樂劇的表演。老朴對於表演的態度非常嚴肅,他在接演《伊莉莎白》時,就知道這部劇會受到許多人的關注,他並不是那種可以立刻找到路線的人,但是他會持續思考與磨練,直到自己對演出感到滿意。不論是歌唱或音樂劇,老朴都以「職人」的態度面對各種挑戰,也希望歌迷可以期待他未來的表現。

2018年 《笑面人》Credit to EMK Company& Glove Ent.
繼《伊莉莎白》(2013年)之後,老朴果然遵循自己的想法,持續跟EMK合作演出《莫札特》(2014年)、《魅影》(2015年)等作品,對於想兼顧歌手與音樂劇演出的老朴來說,每年演出一部大型音樂劇已經算是很頻繁了。不過一直到《笑面人》(2018年),他才終於獲得Yegreen最佳音樂劇男演員獎。在《笑面人》中,除了難度極具挑戰性的歌曲之外,還有許多武打、比劍的場面,老朴在負擔這些複雜的技術表演的同時,也將Gwayplaine這個角色的情緒轉折詮釋得非常動人,可以看出經過五年的磨練,老朴終於找到自己的路線,成為一個優秀的音樂劇演員。而對於也同樣熱愛音樂劇的我來說,可以看到自己喜愛的歌手在音樂劇中演出,更覺得自己實在太幸運了。

朴孝信音樂劇演出經歷:

2013年7月25日-10月20日:《伊莉莎白》 飾演 死神Der Tod
2014年6月14日-09月21日:《莫札特》 飾演 莫札特
2015年4月28日-07月26日:《Phantom(魅影)》 飾演 魅影
2018年7月10日-10月28日:《笑面人》 飾演 Gwaypla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