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

1992年維也納版「伊莉莎白」劇目與史實比較

觀賞「伊莉莎白」維也納版的時候,除了了解劇作家創作的靈感與其背後隱含的哲學思想之外,以非歐洲人的角度來看,還不能忘記德國人務實的個性。由於「伊莉莎白」以真實的歷史人物為主角,因此Kunze與Levay將許多當時的流行用語、文化現象與各種現代主義思想融入音樂劇裡,真實的將19世紀末的奧地利呈現在舞台上。做了許多研究之後,我才發現「伊莉莎白」裡的許多場景與歌詞都有其文化意涵與特殊的歷史背景,「伊莉莎白」除了豐富的音樂性與娛樂性之外,其實是一部意義深厚的音樂劇,難怪人氣能夠如此歷久不衰呢。


Prolog    序幕
In der Nächtlichen Welt der Toten und Träumer  死神與亡者的冥界

曲目:Alle Tanzten mit dem Tod (人人與死神共舞)

場景在冥界的審訊室,伊莉莎白被刺殺後的一百年之間,當時的犯人Lucheni依舊被不斷審問,因為他拒絕說出自己真正的動機。最後他終於坦承事實,為了證明他的說法,Lucheni把同時代的人從冥界喚醒,將已經滅亡的哈布斯王朝重現在觀眾面前。
此時死神突然從傾斜的吊橋上出現,傾訴自己對Elisabeth的愛慕。



1898年9月10日,Elisabeth瑞士的Genf被義大利的無政府黨人Lucheni用自製的剉刀刺殺。按照日內瓦的法律,Lucheni被判處無期徒刑,他服刑十一年後在單人牢房上吊死,因此在舞台上出現上吊的屍體象徵Lucheni之死。



Lucheni與他使用的銼刀

*死神的吊橋是個很獨特的設計,據說靈感是出自Lucheni用來刺殺伊莉莎白的銼刀。天橋可以被視為冥界與人世的間隔,因此Lucheni與死神都是從天橋上出現。這個設計打破舞台平面移動的限制,將舞台分隔為上下兩個部份,當死神從上方出現的時候,也代表他
傲視人間的身分與權力。

在寶塚版則是用真實的小刀來代替。


Erster Akt    第一幕

1.      Halle in Schloss Possenhofen   (Possenhofen城堡大廳)

曲目:Wie Du (父女之間)

伊莉莎白的母親邀請許多親戚到Starnberg作客,不過Maximilian公爵得知消息卻趕緊打包準備出國旅行。伊莉莎白見狀也想跟去,不過卻被父親拒絕。「Wie Du」這首歌則表現出伊麗莎白與父親之間的相似處。



伊莉莎白的父親Maximilian公爵
伊莉莎白來自統治南德Bayern王國的Wittelsbach家族,她的父親Maximilian公爵是個騎馬好手,最喜歡參觀馬戲團表演,他在慕尼黑的別館還設置一個自己專用的馬戲團小屋。Maximilian同時繼承了Wittelsbach家族熱愛音樂、藝術的特質,他用筆名Phantasus發表許多詩文作品。除了詩文創作之外,他也是19世紀推廣巴伐利亞民俗音樂的支持者,創作許多當時非常流行的民俗歌曲,也喜愛演奏齊特琴(Zither),是個多才多藝的自由主義者。伊莉莎白也從父親身上得到Wittelsbach家族充滿藝術家氣息的敏感氣質,她和父親一樣熱愛文學與藝術,更嚮往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生活。



Elisabeth 2005年 Essen公演版(Uwe Kröger) youtube 連結


2.      Am Ufer des Starnberger Sees   (Starnberger 湖岸)
曲目:Schön, euch alle zu sein
            Wie Du (reprise)

伊莉莎白的母親邀請親友到Possenhof城堡作客,實際上是要炫耀長女Helene受到Sophie女皇的青睞,即將成為奧地利皇后的消息。當大家正在熱烈討論這個消息時,伊莉莎白卻用父親設置的空中繩索在空中擺盪,結果不小心從摔下來,這是她第一次與死神見面。


Possenhofen城堡位於慕尼黑西南邊的Starnberger湖畔,是伊莉莎白的父親於1934年購入的避暑別館。Maximilian不喜歡皇宮內拘束的生活,因此伊莉莎白一家人長期居住在這個遠離宮廷鬥爭的山明水秀之地。這裡也是伊莉莎白渡過童年與少女時期的家鄉,當她離開此地到維也納參加婚禮時,還寫了短詩描述自己依依不捨的心情。奇妙的是她視為摯友的表姪、後來的巴伐利亞國王Ludwig二世就是在Starnberger湖中溺死。

另一個巧合則是伊莉莎白之子魯道夫五歲時從樹上摔下,頭部撞到石頭而昏迷,經過一番搶救之後才甦醒。而故事中伊莉莎白從空中掉下的意外則屬虛構。

Starnberg湖畔景致


Starnberg湖邊佇立著紀念Ludwig二世的十字架
§在維也納版裡,死神與伊莉莎白的對話和交流不多。而寶塚版在此插入了「愛與死的輪舞曲」,描述死神對伊莉莎白一見鍾情的過程。


3.      Hofburg Wien, Audienzsaal        (維也納,赫夫堡,眾臣謁見國王的大廳)

曲目:Jedem gibt er das Seine    (各有所求)

在維也納的赫夫堡裡,Franz國王正在與大臣們討論國事,但是他的每個決定似乎都受到母親的影響。



赫夫堡--目前為奧地利總統官邸,

這裡也是法國皇后瑪莉安唐妮出生的地方,她的母親是奧地利帝國的女皇瑪莉‧德雷莎。
Archduchess Sophie of Bavaria (後來的Sophie女皇)

在大部分的電影與小説裡都把Sophie女皇塑造成冷酷無情、強勢霸道的皇后與婆婆,因此大部分的觀眾都傾向同情「歐洲最美的皇后」伊莉莎白的遭遇,並把Sohpie視為迫害伊莉莎白的大惡人。

這樣的描述其實不公正。Sophie實際上是一個聰明樂觀、堅毅果敢的女人,即使面對現實挑戰也滿懷熱情,她和伊莉莎白一樣出身於巴伐利亞的Wittelsbach家族,她和奧地利國王Francis Charles的婚姻和當時大多數的貴族相同,是出自政治利益的結合。當她得知自己的婚姻對象是Charles時,曾批評Charles是個「蠢蛋」,雖然她對父母決定的婚事感到非常不滿,但是Sophie深知自己身為貴族應盡的責任與義務就是保護自己的國家,而奧地利帝國當時國力強盛,與之結盟有利無害。因此她在西元1824年11月4日與Charles成婚,雖然兩人個性天差地遠,但是Sophie依舊為Charles生下六個孩子。


Ferdinand 一世
Sophie嫁入奧地利皇室之後,很快就發現奧地利面臨重大的危機。但是在擔憂奧地利帝國的未來的同時,Sophie也是個忙碌的母親,在長子Franz之後她陸續生下五個小孩,但是最小的兩個孩子都不到五歲就夭折了。不過Sophie沒有時間陷入憂鬱,因為1848年的革命爆發,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的支持者在歐洲各地發起推翻君主政體的武裝暴動,哈布斯王朝面臨危急存亡之秋。

當時的國王Ferdinand一世是個智障,頭很大四肢卻很短,平日的生活起居全靠溫柔貼心的皇后照顧,他在位時朝政完全受到當時的首相梅特涅(Metternich)操控。西元1848年歐洲各國相繼爆發大革命,由自由主義者掀起反對君主專政的暴動,當時的保守派首相梅特涅成為眾矢之的,維也納出現要求梅特涅下台的大遊行,最後他只好逃到英國去。梅特涅離開之後,必須有人接替智能不足的Ferdinand一世成為國王。Sophie非常了解自己的丈夫絕非最佳人選,因為Charles是個胸無大志、毫無野心的人,對政治與統御國家完全沒有興趣。因此她說服Charles放棄王位繼承,讓兒子Franz成為國王。


Metternich首相 (1835~1840年繪)
這個決定被後人視為Sophie女皇善權謀、工心計、渴望權力的証明,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當時的狀況下,這是最好的解決方式。這個決定的確短暫的延長奧地利帝國的壽命。Sophie的智慧與堅毅的個性為她贏得「赫夫堡惟一的男人」、「陰影中的國王」的稱號,但是我認為這並不具有負面的意義。在當時的情況之下,如果沒有Sophie的話,就無法如此平穩的讓王權順利轉移,哈布斯王朝也可能因此敗亡。

Sophie女皇的聰慧與睿智連當時奧地利的首席政治家梅特涅都大為欽佩。她的個性冷靜理智,在處理問題時總是以大局為考量,不輕易受個人情緒影響。因此雖然她心裡非常討厭梅特涅,卻還是讓他擔任兒子Franz的個人教師,因為她知道在政治方面沒有人比梅特涅更厲害。

Franz在母親的訓練與教養之下,成為一個視國家存亡為己任的負責君主,他上任之後,接連平定義大利、奧地利、匈牙利的暴動。為了鞏固奧地利的國勢,Sophie決定繼續維持奧地利與巴伐利亞的結盟關係,因此她看上自己的姪女Helene,希望促成她與Franz的婚事。她不選擇伊莉莎白的原因則是因為她太年輕、重視自由思想,想法不夠成熟,並非適合的皇后人選。從某些角度來看,Sophie的看法非常正確。

Sophie(伊莉莎白的長女)誕生紀念
Sophie和伊莉莎白是兩種完全不同類型的人,Sophie重視家庭與責任,將國家安危置於個人享樂之前,即使她不愛自己的丈夫,也能為了國家嫁到奧地利來。Sophie的個性勇敢樂觀,當她得知自己必須嫁給一個不愛的人時,她沒有流淚灑潑,而是說:「我一定要過得很快樂,而且我一定會做到。」在失去自己的小孩之後,Sohipe也堅強的打起精神處理國家面對的內憂外患,考慮對奧地利最好的解決方式。她對Franz的教養也非常用心,因此Franz繼承母親的優點,成為一個自律性高,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的君王。

伊莉莎白與Rudolf、Gisela

伊莉莎白則完全相反,從小接受自由教育、倍受寵愛的她心高氣傲,不輕易對人低頭,以個人享樂主義至上。舉例來說,伊莉莎白其實並不喜歡小孩,雖然大女兒Sophie與Gisela出生之後都由Sophie負責照顧,但是伊莉莎白也很少到育嬰房探視這兩個孩子。事實上她只把小孩當做婆媳戰爭的武器,當她終於說服Franz把兩個小孩一起帶到匈牙利旅行時,大女兒Sophie早在離開赫夫堡前就出現病徵,但是伊莉莎白卻不肯放棄這個勝過婆婆的機會,因此她不顧Sophie的反對,硬是把長女也帶走,最後Sophie死在匈牙利,伊莉莎白的憂鬱症因此惡化。她開始疏遠Gisela,總是言語苛刻的批評Gisela的外貌。Rudolf出生之後,伊莉莎白一直在外旅行,鮮少關心自己的兒子,雖然她曾利用手段奪回Rudolf的教育權,但是她將此視為戰勝Sophie女皇的象徵。此後伊莉莎白把注意力投注在最小的女兒身上,再也不關心Rudolf。伊莉莎白的四個兒女中,只有Marie Valerie最受母親寵愛。而Rudolf在家庭與宮廷中都無法得到滿足與安慰,最後只好走上絕路。由種種情況看來,讓Sophie照顧孩子似乎才是正確的決定。

相較於Sophie十分關注奧地利的情勢與未來,伊莉莎白更重視自己的外貌與享受。Franz雖然在許多地方無法違背母親的旨意,但是他對伊莉莎白的確寵愛有加,結婚之後送給她許多城堡,並且為了滿足她的要求在宮裡成立「自給自足」的乳牛農場。Rudolf死後,伊莉莎白不顧當時奧地利財政已陷入困境,跑到希臘的Corfu島花大錢蓋了一座美輪美奐的城堡。幾年後她對Corfu島失去興趣,又想說服Franz把城堡賣掉。伊莉莎白雖然很享受自己身為「奧地利皇后」所擁有的地位、名聲與財富,但是她從來沒有盡到身為一個皇后應盡的義務。據說現在的赫夫堡裡的解說有許多批評伊莉莎白的負面解釋,我認為這是其來有自。


4.      Bad Ischl 



Bad Ischl被稱為「隱藏在群山之間的珍寶」,是奧地利有名的溫泉小鎮。1854年Franz與伊莉莎白結婚之後,Sophie女皇把這裡的皇帝別墅送給兒子當結婚賀禮。

西元1853年8月16日,伊莉莎白跟著家人來到溫泉勝地,原本是為了讓Helene與國王Franz相親,當時Franz的弟弟們也跟著來到Bad Ischl,其中Karl對伊莉莎白頗有好感。原本Sophie認為讓兄弟與姐妹配對也能傳為佳話,因此想促成這兩樁婚事。沒想到計畫趕不上變化,最後Sophie只好讓Franz與Elisabeth成親。


位於Bad Ischl的皇帝別墅


5.      Zwischen Himmel und Erde    (天地之間)

曲目:Nichts ist schwer


伊莉莎白與Franz實際上並非彼此的初戀情人。Franz原本看上普魯士國王的姪女Anna公主,但是最後卻無法如願,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Sophie女皇希望能夠鞏固哈布斯王朝與Wittelsbach家族的關係。伊莉莎白也有個仰慕的對象,是她好友的弟弟,後來他死於肺炎,伊莉莎白得知消息之後,還曾寫詩表達自己的哀傷。

*這一幕的舞台設計理念來自維也納的普拉特公園裡的大摩天輪(建於西元1897年)。

維也納,普拉特公園

6.      Augustinerkirche in Wien         (維也納,奧古斯丁教堂)

曲目:Alle Fragen sind gestellt  (動亂的根源)

Franz與伊莉莎白的婚禮上,Lucheni卻預告這將是哈布斯王朝滅亡的開始,而敲響死亡(婚禮)之鐘的正是死神。


西元1854年4月24日晚上六點半,伊莉莎白與Franz在奧古斯丁教堂舉行婚禮。

奧古斯丁教堂位於赫夫堡旁的約瑟夫教堂。這個地方除了是哈布斯王朝成員成婚的地方之外,也是收藏皇帝遺體心臟的地方。

奧古斯丁教堂內的「心臟密室」(Herzgruft),這裡存放裝著54位皇帝心臟的銀甕。


7.      Ballsaal im Schloss Schönbrunn    (美泉堡,宴會廳)

曲目:Der Letzte Tanz (最後的舞蹈)

在結婚典禮的宴會上,其他貴族正在七嘴八舌的批評伊莉莎白的宮廷禮儀,死神突然出現在宴會廳,表達自己奪回伊莉莎白的決心。


美泉宮內的宴會

8.      Elisabeths Gemächer in Schloss Laxenburg     (拉森堡,Elisabeth寢室)

曲目:Eine Kaiserin muss glänzen  (皇后必須美艷動人)
            Ich gehör nur mir

伊莉莎白離開巴伐利亞來到維也納時還只是個17歲的少女,她對於赫夫堡宮裡禮儀規範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而Sophie女皇沿用西班牙貴族的宮廷禮儀十分繁瑣複雜,讓伊莉莎白感覺如同身處監獄一般痛苦。


拉森堡位於維也納近郊,距離美泉宮約25公里,是Franz出生、居住的宮殿,也是他最喜愛的皇宮。Franz與伊莉莎白婚後依然住在此地,每天從拉森堡到美泉宮去工作。

對伊莉莎白來說,由Sophie統治一切的赫夫堡就像監獄一般無趣,她曾嘲諷赫夫堡為「Kerkerburg」(意思為監獄宮殿)。

拉森堡由舊城堡、Frznaburg、Blauerburg組成,圖中的Blauerburg就是Rudolf出生的宮殿。


9.      Stationen einer Ehe            (新婚生活)

曲目:Die Schatten werden länger*

在維也納版裡由Lucheni用播放影片的方式描述伊莉莎白婚後的生活。她經常與Sophie發生激烈的爭吵,除了皇宮裡的繁文縟節讓她感到厭煩之外,小孩的撫養權也成為她們爭吵的主要原因。當Franz請求伊莉莎白與他一起到匈牙利穩定民心的時候,伊莉莎白立刻抓住這個機會要求把兩個女兒一起帶去,但是死神早就在那裡等著她,這次他帶走了伊莉莎白的大女兒Sophie。

*第一幕的「Die Schatten werden länger」是由死神帶走Sophie時對伊莉莎白所唱,除了傾訴自己對她的情意之外,也警告伊莉莎白黑暗即將來臨,會有更多的死亡出現在她的生命中。


西元1857年,伊莉莎白與Franz帶著女兒Sophie與Gisela出發到匈牙利。在出發前Sophie就出現發燒的徵狀,但是伊莉莎白不顧婆婆的勸阻,執意將小孩帶走,最後Sophie死在匈牙利。這個事件對伊莉莎白造成嚴重的打擊,此後她又將Gisela與Rudolf交給Sophie女皇照顧,實際上伊莉莎白的四個小孩中,只有最小的女兒是由她親自撫養長大。


10.      Ein Wiener Kaffenhaus     (維也納的咖啡館)  

曲末:Die fröhliche Apokalypse* (快樂的世紀末)

Franz登基之後雖然藉助俄羅斯帝國的協助平定國內的暴動,但是依然無法阻擋世紀末的自由與民族主義發展,國內不斷出現大大小小的暴動、暗殺行動,批評國王與王子的聲浪也此起彼落,哈布斯王朝近千年的歷史即將邁入終結。實際上哈布斯王朝的滅亡是由死神在背後操控,而平日無事呆在咖啡廳聊天的維也納人則等著看好戲。

*在這一首歌曲裡演唱者坐在各種動物造型的碰碰車上不停旋轉,表現出那些喜愛八卦的維也納人看似忙碌實則無趣的生活。



Café Griensteidl位於維也納市中心的Michaeler廣場,西元1847年由Heinrich Griensteidl所建。1897年1月,由於Michaeler廣場擴建而拆除,1900年重新開張之後,成為維也納的畫家、音樂家、詩人、建築師、記者、政治家等知識分子聚集交流的重要場所,其中的知名人物包括Karl Kraus、Arnold Schönberg、Victor Adler、Hugo von Hoffmannstahl、Arthur Schnitzler、Stefan Zweig
Café Griensteidl官網連結

咖啡廳是19世紀末維也納文化下的重要產物,出沒於咖啡廳的常客幾乎都是屬於中下階級的猶太人,甚至有許多咖啡廳都是猶太人所經營。猶太人從中世紀開始就在歐洲流亡、過著飽受虐待與歧視的生活。16世紀之後,歐洲對於猶太人的敵視逐漸改善。到了19世紀,由於參與1848年革命的猶太人非常多,因此奧地利皇室最終只好同意賦予猶太人同等的公民權,隨著猶太人在奧地利的地位逐漸提升,居住在維也納的猶太人也大幅增加。生活環境與地位改善之後,猶太人開始在文化、藝術、音樂、科學、心理學等領域大放異彩,雖然他們大多數都還是屬於中產階級以下的公民,但是卻對奧地利的文化與知識發展提供卓越的貢獻,這個時期的著名猶太人有佛洛伊迪、卡夫卡、馬勒、荀伯格等等。當時奧地利有超過一半的醫生是猶太人,而大部分的律師與大學教授也都是猶太裔。19世紀的維也納可以說是猶太人復興的大本營,包括伊莉莎白所仰慕的海涅也是著名的猶太詩人。

位於維也納內城區的Cafe Central (中央咖啡館)過去是銀行與證券大樓,在二次大戰期間曾被迫關閉。現在這棟大樓被改名為Palais Ferstel(費爾斯特宮)以紀念建築師Heinich von Ferstel。Cafe Central位於大樓的一樓,在西元1876年開張之後,也成為維也納文人出沒的重要地點,其中以佛洛伊德、希特勒、列寧最有名。

Cafe Central內掛著伊莉莎白與Franz的畫像
Café Central官網連結

當猶太人在奧地利積極發展的時候,一股反猶太主義的勢力也在暗中產生,其中以鼓吹泛德意志主義的Georg Schöner以及支持基督教社會派的維也納市長Karl Lueger為主,他們的主張後來都成為影響希特勒的思想之一,其中Schöner更是公開表示對伊莉莎白熱愛海涅的不滿。由此可見世紀末(fin de siecle)的哈布斯王朝雖然擁有近千年的歷史,但是由於文化與科技發展、民族主義的興起,皇室的權威逐漸衰弱,哈布斯王朝隨著世紀末的到來而終結已是無可避免的結果。

*「Die fröhliche Apokalypse」一詞出自十九世紀末的奧地利作家Hermann Broch的作品Hofmannsthal und seine Zeit (1974),這本書是描述20世紀維也納文化圈的重要作品。

同樣位於維也納的內城區的Cafe Museum建於西元1899年,內部裝潢由知名的建築師Adolf Loos所設計。Cafe Musem 鄰近Vienna Künstlerhaus(維也納藝術中心)、藝術學院、維也納歌劇院與維也納音樂協會,因此成為藝術家、建築師、音樂家喜愛造訪的場所,前面提到的作家Hermann Broch、畫家Gustav Klimt都是常客。
Cafe Museum官網連結


11.        Elisabeths Schlafzimmer         (Elisabeth的寢室)

曲目:Elisabeth, sei nicht verzwifelt

Franz來到伊莉莎白的寢室向她求和,伊莉莎白趁此機會提出要求,她要自己決定Rudolf的教育方式。Franz離開之後,死神則想趁伊莉莎白難過失望的時候將她帶走,但是伊莉莎白卻還不想放棄自己的生活,死神只好失望的離開。


西元1865年8月,奧匈帝國面臨分裂危機,伊莉莎白立刻把握機會發表自己的獨立宣言,她希望自己能夠全權掌握魯道夫的教育權,同時有關伊麗莎白自己的私人生活細節、交友、家庭生活都由她自己一個人決定,其他人不得干涉。

伊莉莎白的反擊非常成功,從此之後魯道夫的軍事訓練僅限於射擊與騎馬,知識教育也以自由、反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但是伊莉莎白並未因此與魯道夫培養出深厚的感情。西元1868年,小女兒瑪莉出生之後,伊莉莎白就把所有的注意力與母愛都集中在她身上,此後伊麗莎白與住在赫夫堡的魯道夫、Gisela一直保持疏離的關係。

美泉宮,Elisabeth的臥室


12.      Marktplatz in Wien                     (維也納的市場)

曲目:Milche!

在維也納的市場裡,市民對無法買到牛奶感到疑惑而憤怒。Lucheni告訴大家,這是因為伊莉莎白把所有的牛奶都買走,而且目的只是為了泡澡保養自己的身體。


營養的乳製品是依莉莎白飲食控制的重要食品之一。伊莉莎白很喜歡喝牛奶,但是她只喝自己飼養的牛、羊所生產的乳製品,為了滿足她的需求,Franz在美泉宮的庭園中蓋了一座農場專門飼養從世界各國送來的各種牛羊。伊莉莎白特別挑選自己喜歡的品種,因此美泉宮的農場裡聚集來自義大利、法國、匈牙利的乳牛,甚至還有希臘的乳牛。伊莉莎白不愛呆在美泉宮,但是她在外旅遊時,也會帶著一些牛羊一起去,以便每天供給她新鮮的飲料。
美泉宮,哈布斯王朝貴族的皇家農場,又被稱為Kammermeierei 。由於美泉宮內的牛羊眾多,因此西元1889,在Tyrolean Garden增設Kammermeierei 來放置這些動物。原來的獵人小屋被擴建為牛棚、擠乳室與飼料間。

為了即時喝到這些新鮮的牛乳,伊莉莎白在私人農場裡蓋了一個小公寓,裡面有待客室、化妝室、餐廳。

伊莉莎白位於皇家農場裡的餐廳,餐廳裡的家具和裝潢以紅色為主要色調,加上仿造匈牙利農場餐廳的花紋風格設計。

農場裡的家具具有濃厚的匈牙利風格,為了配合這些家具,伊莉莎白也會使用匈牙利的餐具來吃飯。
美泉宮的畜牧業越來越繁榮,到了西元1896年8月,農場裡已經養了26隻牛與許多雞,每天供應新鮮的牛奶、奶油與雞蛋,產量多到除了供應伊莉莎白每天的飲食之外,連Franz和其他皇室成員都能享用。皇室畜牧業一直持續到伊莉莎白死後,Franz的情婦Katherine Schratt也曾享用過這些食品。

皇家農場所生產的乳製品還有另一個重要用途,它們是提供皇家糕餅廚師原料的重要來源,由於每隻牛生產的牛乳脂肪含量都不同,為了確保產品的美味,廚師還會特別指定使用某一隻牛所生產的牛奶來製作糕餅。

哈布斯王朝滅亡之後,皇家農場並未因此荒廢,它們現在所生產的產品收入被用來支付奧地利傷殘退伍軍人協會的支出。

13.      Elisabeths Ankleidezimmer         (Elisabeth的化妝間)

曲目:Unsere Kais’rin soll nicht wiegen
            Ich gehör nur mir

伊莉莎白每天使用各種高級品來保養身體是眾人皆知的事情,她的美貌的確為她贏得國王與人民的心。Franz最後接受她的要求,把Rudolf的教育權交給她負責。第一幕最終以伊莉莎白的勝利結束。


美泉宮,伊莉莎白的化妝間,裡面除了各種家具之外,還放了做體操的用具。


從英國運到美泉宮的銅製浴缸,每天早晚用冷水與橄欖油泡澡是伊莉莎白保養的例行公事之ㄧ。

Zweiter Akt           第二幕
1.      Vor der Kathedrale in Buda      (布達佩斯大教堂)

曲目:Kitsch!*

西元1867年,伊莉莎白與Franz在布達佩斯大教堂接受加冕,成為奧匈帝國正式的帝后。

「Kitsch」是一首很有趣的歌曲,作曲家Kunze利用這首歌道出許多有關伊莉莎白的負面作為。除了前面提到她對小孩毫不關心之外,還有她雖然身為奧地利皇后,揮霍著奧地利皇室的財產,卻私下在民主國家瑞士設了一個私人帳戶,還聘請律師保護與管理自己的財產與遺囑。她要求律師在她死後50年才能公開她的日記,因為裡面寫了許多批評身邊親友的內容,最好等這些人都過世之後再公開。

伊莉莎白這些令人質疑的作為鮮為人知,在大部分的電影與小說中,都將她描述為一個令人憐愛、飽受折磨的女孩,她的美貌與令人同情的遭遇使她成為歐洲最受歡迎的皇室成員之一,到現在還有許多人從歐洲各地到她的墓前獻花。

由於伊莉莎白太受歡迎,因此市面上出現許多販賣以她為主題的商品,即使這些東西品質拙劣,但是只要貼上伊莉莎白的照片就會熱賣。Lucheni在「Kitsch」這首歌裡則用諷刺的語氣嘲笑那些盲目崇拜伊莉莎白的人民。


為了平定奧地利帝國內的日益增長的民族意識所帶來的動亂,Franz接受伊莉莎白的建議簽訂奧匈折衷方案,由奧地利與匈牙利建立雙重王權,國名也改為奧匈帝國。西元1867年8月8日,伊莉莎白與Franz在匈牙利布達佩斯的馬瑟教堂接受加冕儀式,正式成為奧匈帝國的國王與皇后。從此以後匈牙利與奧地利雖然同屬一個國家,但是各自擁有獨立的政府與自治權,人民也享有平等的權力。

Andrássy伯爵

伊莉莎白對匈牙利的好感始於她在赫夫堡接受新娘訓練時,當時向她介紹匈牙利的老師與替她採購書籍的侍女都是伊莉莎白的好朋友。她第一次到匈牙利旅行時,和 Andrássy伯爵成為好友,後來她說服Franz讓Andrássy伯爵成為奧匈帝國的首相。諷刺的是Andrássy伯爵曾是1848年革命的主要人物,還曾因此被判死刑。最後在伊莉莎白的強力要求之下,Andrássy伯爵成為奧匈帝國的首相,還在加冕儀式中替Franz戴上皇冠。

不過伊莉莎白熱愛匈牙利的原因,除了身邊的朋友影響之外,另一個原因或許是因為Sophie非常仇視匈牙利人。Sophie嫁到奧地利之後,就面臨內政與外交上的困境,其中匈牙利人的暴動是影響奧地利國勢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極力維持哈布斯王朝榮耀的Sophie自然將匈牙利視為洪水猛獸。

一向把Sophie視為敵人的伊莉莎白自然採取支持匈牙利人的態度,這樣的態度最後演變成匈牙利人仇視Sophie、與維也納對立的局面,使奧地利的國勢更加混亂。

位於匈牙利布達佩斯的Matthias Cathedral。
Franz接受加冕時所戴的皇冠,據說這個皇冠屬於匈牙利第一位國王Stephen一世,後來他被尊為聖人,因此這個皇冠又稱為「the Crown of St Stephen」。

*Kitsch的德文意思為「庸俗而華麗、為了迎合大眾喜好而製造的產品。」一般被譯為「俗媚」。這個字被用來形容19世紀的過度重視感性與譁眾取寵的美學觀點。Kitsch被用來當作通俗用語的習慣出現於1860至1870年間的慕尼黑藝術市集,用來描述廉價卻很受歡迎、銷售量絕佳的畫作或素描。


2.      Ein Schlafzimmer in der Hofburg     (赫夫堡的臥室)
       Mama, wo bist Du?

當伊莉莎白離開赫夫堡四處旅行時,年幼的Rudolf獨自留在維也納的家中思念母親,此時死神趁虛而入,藉機博得Rudolf的好感。


在伊莉莎白的四個孩子裡,唯有最小的Marie Valerie最受寵愛。伊莉莎白對於其他兩個孩子Gisela和Rudolf的關愛是任性而隨心所欲的,她只有在心情好的時候才關心他們,雖然她曾經為了小孩的養育權和Sophie女皇、Franz爭吵,但是與其說是出自於母愛,還不如說她不願意在婆媳戰爭裡輸給Sophie女皇。

在伊莉莎白成功奪回Rudolf的教養權之後,Rudolf終於能夠接受自由開放的人文教育,但是伊莉莎白對於小孩的看法並未因此變得成熟。與小孩比起來,她的外表與身材更加重要,她認為小孩是女人的詛咒,她對自己的馬和獵犬還比對自己的兒女更溫柔。伊莉莎白和次女Gisela的關係更糟。西元1895年,Gisela生了一個女兒,對於這個孫女,伊莉莎白的評論是:「Gisela的女兒真不是普通的醜,但是卻很有活力。她長的真像Gisela!」

Gisela (右)與妹妹Marie Valeria(左)


3.      Eine Nervenklinik in der Nähe von Wien     (維也納近郊的精神病院)

曲目:Nichts, nichts, gar nichts*

伊莉莎白探望精神病院的病人時遇到一個發瘋的女孩,她自稱為伊莉莎白皇后。


伊莉莎白曾經有一段時間十分關心慈善事業,或許是渴望藉由慈善事業撫慰自己孤單的心,因此她經常造訪精神病院、孤兒院、復健中心和救濟貧窮人士的場所。西元1886年,伊莉莎白到一間精神病院參觀時,突然有一個女患者大聲喊叫著把她撞倒,並聲稱自己才是真的伊莉莎白皇后。伊莉莎白非但不生氣,也不顧醫生的阻止,蹲下身去安慰那個女病患。
實際上精神病院對伊莉莎白有種神秘的吸引力,幾年後伊莉莎白和希臘文老師談到她在精神病院的遭遇,她對於瘋狂與理智之間的模糊界線提出自己的看法。她曾說:「人們無法分辨生命中何謂理性與瘋狂,也無法分辨夢境與真實,實際上並未瘋狂的人卻被視為危險的狂人。」自傲的伊莉莎白很了解自己在世人眼中的形象,許多人對她的生活感到好奇,又批評她的作為,認為她是個與眾不同的瘋狂女性。

「仲夏夜之夢」裡的Titania。Edwin Henry Landseer 繪於1848年。

*在歌曲中伊莉莎白唱著「如果我是Titania的話,那麼人們笑我發瘋的時候,我就會開懷大笑了。」(Titania是「仲夏夜之夢」裡的精靈皇后,由於喝下愛情靈藥而愛上一隻驢子,並因此被眾人嘲笑。) Titania是伊莉莎白喜愛的角色之一,她時常自比為這個精靈皇后。

4.      Salon der Erzherzogin Sophie in der Hofburg    (赫夫堡,蘇菲的會客室)

曲目:Wir oder sie

Sophie對伊莉莎白的勝利感到憤怒,其他的大臣也無法接受她的作風。他們認為伊莉莎白的做法已經影響奧地利皇室的威望,因此Sophie召集眾大臣商議新對策。

*這一幕的舞台設計非常特別,導演把黑白格子的燈光投射在舞台上,使整個舞台成為西洋棋的棋盤,Sohpie與其他大臣則其在假馬上演唱。



Katharina Schratt

Katharina Schratt是Franz最有名的情婦,兩人的交往一直持續到Franz過世,因此她又被稱為「the uncrowned Empress of Austria」(未加冕的奧地利皇后)。Katharina是德國的女演員,18歲時在柏林登台後立刻受到歡迎,幾個月後她就受邀到維也納劇院演出,並成為首席女演員。Katharina與Franz相遇時大約30歲,她在赫夫堡劇院的演出受到Franz的賞識,並邀請她到宮中為來訪的俄國沙皇表演。








Katharina Schratt

伊莉莎白長期在外旅遊,鮮少住在赫夫堡陪伴、照顧Franz,她和Franz的關係也因為聚少離多而慢慢演變成為互相關心的友誼。或許是心中對Franz感到愧疚,因此她默許Katharina與Franz交往,甚至有謠言說是她在背後促成這段關係。Katharina的出現也讓伊莉莎白能夠更心安理得的在外遠遊。

Katharina和Franz的交往持續34年,Franz送給她一棟鄰近赫夫堡的公寓以及一個位在維也納歌劇院對面的小城堡,她的賭債也由Franz支付。即使如此,Katharina一直到過世都不承認自己身為Franz的情婦。




5.      Das Wolf’sche Etablissement in Wien        (維也納,沃爾夫夫人公館)

曲目:Nur kein Genieren


1755年 法國Salon的讀書會
在劇中把Salon描述成一個如妓院班淫亂的場所,事實上歐洲早期的Salon就和前面提到的Cafe一樣,是一個文人、藝術家、哲學家聚集交流思想的場所。Salon源自16世紀義大利的佛羅倫斯,後來受到歐洲貴族的歡迎,一直到19世紀都非常流行。Salon一般都是由上流社會的貴族女子在家中或寢室裡舉辦,由女主人決定聚會討論的主題,並且引導討論的進行,因此Salon又被視為當時的女子大學。這些舉辦聚會的女子都以機智與才華聞名,如「紅花俠」的女主角瑪格麗特在婚前就經常在法國的家中舉辦Salon,她的反應敏捷、言談充滿機智趣味,因此被稱為歐洲最聰明的女子。19世紀在奧地利有許多猶太人的遺孀,這些富有的遺孀們則利用Salon聚會做為爭取自由與平等的方式。

雖然Salon的起源並不具有情色意味,但是由女性在家中舉辦的聚會,是否真的如理想般進行就不得而知。19世紀奧地利的Salon成為貴族每年聚會的地方,這些貴族在Salon交換各種政治情報與文化消息,當然小道消息與八卦新聞也是不可或缺的娛樂之一,Salon成為貴族們鞏固人脈、交換情報的重要場所,而他們到底在裡面做些什麼,或許就是個不能說的秘密。


6.      Elisabeths Gymnastikzimmer in Schönbrunn    (美泉堡,伊莉莎白的體操間)

曲目:Die Letzte Cance

伊莉莎白在運動時昏倒,死神假扮成醫生來為她診治。經過診斷之後,伊莉莎白得知自己得了「法國病」(梅毒)。


Franz將「法國病」(梅毒)傳染給伊莉莎白的說法僅是尚未證實的傳言,但是Rudolf將性病傳染給妻子Stephanie,導致Stephanie無法懷孕卻是眾人皆知的事實。

7.      Rastlose Jahre      (流浪的歲月)

曲目:Nie kommt sie zur Ruhe
            Spieglein, Spieglein
            Jagd

伊莉莎白得知自己被Franz背叛之後,離開赫夫堡四處旅行,即使她的家人非常思念她,伊莉莎白也不肯回到維也納。


西元1860年被診斷出肺病後,伊莉莎白遵從醫生的囑咐到非洲的馬德列島靜養。從此以後她幾乎每年都要離開維也納到處旅行,她的足跡北達愛爾蘭、南到希臘,她自稱為「漂泊的荷蘭人」,也自比為找不到家的海鷗。


8.      Auf der Kutsche des Todes     (死神的馬車上)

曲目:Die Schatten werden länger

死神駕著馬車再度出現,他來到絕望的Rudolf身邊鼓吹危險的革命思想。



9.      Loggia einer Villa auf Korfu      (Korfu島上的別墅)

曲目:Wie Du (Reprise)

深夜時分,伊莉莎白獨自坐在書房裡呼喚她的謬思--詩人海涅,不過出現的卻是她過世的父親。


西元1880年代後半,伊莉莎白接連喪失父親與姐妹,她開始對降靈術產生興趣,她招換的對象以父親和自己的表姪Ludwig二世為主。

10.      Auf dem Opernring in Wien      (維也納歌劇院前)

曲目:Hass!

19世紀末的維也納產生許多迎接新時代的勢力,其中以支持德意志民族主義者與反猶太主義的Schönerer聲勢最為浩大。這場戲以德意志民族主義者的大遊行來表現法西斯主義在當時的盛行。


西元1889年1月26日(Rudolf死前四天),Franz將兒子叫到自己的房間,父子發生激烈的爭吵,最後Franz對他說:「你不適合當我的繼承人!」同時Schönerer在各新聞媒體與集會上大聲批判Rudolf,與他志同道合的維也納市長也是攻擊Rudolf的急先鋒之一。


11.      In der Hermesvilla              (隱者別墅)    

曲目:Wenn ich dein Spiegel wär (如果我是你的鏡子)

受到各界撻伐的Rudolf來到母親面前求援,但是伊莉莎白卻只顧著整理自己的儀容,根本不理會Rudolf。
這一幕由Rudolf站在鏡子前演唱,鏡中倒映著伊莉莎白的身影。Rudolf與母親其實有許多相似點,因此他十分渴望母親的理解與關懷,但是伊莉莎白眼中只有鏡中自己的身影,完全忽視身邊的Rudolf。



Hermesvilla位於維也納西南邊的Lainzer Tiergarten裡,原本是哈布斯王朝皇室的狩獵別墅,後來成為Franz送給Sissi的禮物,他稱之為「夢的城堡」。Hermesvilla之名來自庭園中的漢密斯雕像,目前則是維也納博物館專門用來舉辦文化史展覽的場地。
Hermesvilla庭園中的漢密斯雕像。


12.      Mayerling               (梅耶林之舞)

曲目:Totenklage



13.      Eine Terrasse bei Cap Martin     (馬丁海岸旁的露天咖啡座)

曲目:Kitsch! (Reprise)
            Boote in der Nacht

法國皇后Empress Eugenie de Montijo

西元1894~95年間,伊莉莎白住在法國的蔚藍海岸,她和Franz兩人最後一次會面是在1998年七月。住在法國的這段期間伊莉莎白經常拜訪隱居在此的法國皇后Empress Eugenie de Montijo,Eugeneie被視為當時唯一能夠在美貌上與伊莉莎白媲美的皇后,她們是引領19世紀歐洲流行的代表,當時的女孩都爭相模仿她們的穿著、髮型和嗜好。


14.      An Deck der sinkenden Welt          (即將毀滅的世界)

曲目:Alle Fragen sind gestellt

最後一幕是死神與Franz在冥界的對決,死神宣告他即將帶走伊莉莎白,接著哈布斯王朝也會邁入終結。伊莉莎白與Franz的親人亡靈乘著載浮載沉的世界之船出現,哈布斯王朝即將走向滅亡。Franz雖然想救妻子,但是死神卻搶先一步把小刀交給Lucheni,由他來執行伊莉莎白的死 刑。



Maximilian之死(Edouard Manet 繪)
這一幕中出現的四個亡靈都是與哈布斯王朝有關的人士。首先出現的是Franz的弟弟,墨西哥皇帝Maximilian一世,他受到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與妻子的鼓動而離開歐洲到墨西哥去當皇帝,他還因此被迫放棄奧地利皇位的繼承權。Maximilian到達墨西哥之後,卻發現自己的統治並未受到當地政府與革命軍的承認,法國從墨西哥撤軍之後,Maximilian孤立無援,最後他被墨西哥法庭以動亂罪判處死刑,雖然這個判決受到歐洲與美國政府的嚴正抗議,但是Maximilian最後仍在西元1867年被槍決,他的遺體經過數月才回到奧地利,最後葬在皇家墓園。


Maria Sophie von Wittelsbach

第二個是伊莉莎白的妹妹Maria Sophie von Wittelsbach,她是那不勒斯王國的最後一個皇后,Maria的丈夫登上王位之後第二年就被反抗軍趕出皇宮,此後她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她在羅馬避難時愛上當地的將軍,甚至因而懷孕,雖然最後她躲到Possenhof去待產,但是女兒一出生就被送回將軍家,Maria一直為此飽受煎熬。

第三個出現的亡靈是與伊莉莎白感情甚篤的表姪巴伐利亞國王Ludwig二世,據説他因為精神錯亂而溺死。





最後是伊莉莎白的妹妹Sophie Charlotte von Wittelsbach,她是伊莉莎白最鍾愛的妹妹,曾與Ludwig二世訂婚,婚約取消後,Sophie嫁給Duke of Alençon。西元1897年,Sophie在巴黎參加慈善活動卻遇上火災,她堅持讓其他的侍女先逃出會場,最後自己卻葬身火窟。

Epilog               (終章--Genf的人行道上)

Uferpromenade un Genf

Lucheni來到瑞士,原本是要暗殺奧爾良王子,但是王子取消行程。Lucheni從雜誌上得知伊莉莎白下榻於附近的旅館,就決定將她視為下一個目標。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