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無政府主義的說書人--《伊莉莎白》中的魯契尼角色分析

在《伊莉莎白》音樂劇中,魯契尼一直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角色,在德文版裡有許多重要的歌曲都有魯契尼出場,因此他的戲分幾乎比死神還要多。而Kunze針對魯契尼這個角色的設計具有幾層意義,使這個角色成為融合想像、歷史與社會批判的重要人物。

獄中的魯契尼

《伊莉莎白》故事從死後來到地獄的魯契尼開始,在他過世後的數百年間魯契尼一直在地域受到拷問,他唯一的回答就是這一切都是死神的計畫,也是伊麗莎白心中對死亡的渴望所造成的結果。接著他開始從少女時代開始描述伊莉莎白一生與死亡/死神的情愛糾葛。Kunze在此十分巧妙的讓魯契尼扮演「說書人/敘事者」的角色,從旁觀者的眼光來描述故事發展。「說書人」這樣的角色在戲劇中是非常重要的類型,除了《伊莉莎白》之外,許多音樂劇如《エクスカリバー美しき騎士たち》(吟遊詩人)、《La Esperanza》(トレーシー、トム、ゴールドバーグ)、《モンテ・クリスト伯》(宙組版--基督山伯爵)皆出現類似的角色。「說書人」能夠直接向觀眾描述故事發展、甚至對人物的行動做出評論,因此他和觀眾保持著更為親密的關係,藉由說書人與觀眾的對話,也能增加觀眾的參予感。除此之外,遇到改編劇情較為複雜的故事時,讓說書人來交代故事發展也能夠節省許多時間,劇作家也能藉此掌控故事發展的速度。例如在改編《基督山伯爵》的時候,作家石田昌也使用「劇中劇」的方式,在一群美國的話劇演員討論《基督山伯爵》的過程中介紹艾德蒙‧丹蒂斯的故事。因此當故事進行到他從地牢脫逃的過程時,為了避免過於繁雜冗長的故事敘述,就由話劇演員交代這段劇情。而當說書人與故事人物身處不同時代時,當說書人出現時會自然的讓觀眾脫離故事的情境,由現代人的眼光來重新審視故事內容。在《La Esperanza》裡,ゴールドバーグ向採訪他的記者トレーシー、トム描述新電影的內容,觀眾與記者都以為他說的是真實故事,但是到最後他又告訴トム這個故事是虛構的,讓大家不知該相信誰才好。

魯契尼在《伊莉莎白》中扮演的說書人角色具有幾個功能,首先在德國版「Ich gehört nur Mir」之後,由魯契尼一邊播放奧地利軍隊的影片,同時交代伊莉莎白婚後前四年的婚姻生活,其中包括她在宮裡飼養許多動物、和Sophie的爭執以及她利用自己在匈牙利的名氣來交換孩子的教育權。

「Die fröhliche Apokalypse」(退屈しのぎ)、「Milch」(ミルク)在寶塚版都是死神演出的重要曲目,也是暗示他刻意影響伊莉莎白一生的歌曲。這兩首歌曲在德文版都由魯契尼演出,這樣的選擇可以看出Kunze在德文版中原來想表達的意義。魯契尼是出生於法國的義大利人,母親是在巴黎工作的女傭。魯契尼從小在孤兒院長大,十歲就要開始工作養活自己,他結束義大利的軍旅生涯之後來到瑞士四處打零工度日,但是從小嚐盡貧窮之苦的魯契尼對貴族與富人階級深痛惡絕。西元1898年米蘭爆發皇室對於勞工反抗的血腥鎮壓,這是魯契尼計畫刺殺貴族的主要原因。原本他打算暗殺到瑞士旅行的法國皇室成員Orlean王子,但是王子臨時更改行程,魯契尼從報上得知伊莉莎白正在日內瓦度假,對他來說刺殺對象是誰並不重要,只要是皇室或貴族階級就能讓他達到抗爭的目的,伊莉莎白因此成為他的最終目標。魯契尼被捕之後在瑞士接受審判,當時瑞士已經廢除死刑,因此他只被判了終身監禁。不過魯契尼對這個結果並不滿意,他希望能在公開場合接受死刑,以政治殉道著的身分吸引大眾的目光並藉此達到抗議的目的。他曾經要求被引渡到義大利,但是卻被瑞士政府拒絕。西元1901年,他在獄中用皮帶上吊自殺。當時瑞士的科學機構為了研究暗殺者的腦部組織而決定將魯契尼的頭部被保存下來,早先它被放置在日內瓦大學的鑑識學研究中心,後來由於奧地利政府要求,因此這個標本被送到位於維也納的聯邦病理學與解剖學博物館收藏,條件是不得將它公開展出。西元2000年,奧地利政府出於人道考量,決定將魯契尼的頭埋在維也納的中央墓園。

魯契尼的反政府思想是他暗殺伊莉莎白的主要原因,也是他扮演說書人的重要特色之一。我在《伊莉莎白》的劇目分析裡提到她在歐洲為人詬病的許多問題,這些也是魯契尼在劇中對於伊莉莎白的評論,比如在「Milch」(ミルク)批評她為了自己的外表而浪費許多人視為重要食糧的牛奶,當眾人正為了下一餐煩惱時,伊莉莎白最大的苦惱卻來自於幾根頭髮的掉落。在這裡試圖煽動群眾反抗皇室的人不是死神,而是痛恨君主專制的魯契尼。

魯契尼批評的對象不只是伊麗莎白,在「Kitsch」(庸俗、廉價的藝術品)一曲中,他甚至對於伊莉莎白在歐洲所引起的風潮作出批判,也諷刺那些盲目崇拜皇室或以探求皇室緋聞為樂的人。伊莉莎白除了美貌與魅力引人注目之外,她神秘而詭異的行事風格也讓人好奇,在魯道夫神奇的死亡之後,歐洲各國興起一股關注奧匈帝國皇室的熱潮,來自各地的八卦記者紛紛湧入維也納想捕捉伊莉莎白的倩影或打探皇室的各種消息,貼上伊莉莎白與皇室成員照片的東西也成為小販們的熱賣商品,這些盲目追求、擁戴伊莉莎白的群眾就成魯契尼嘲諷的對象。

伊莉莎白雖然對於哈布斯王朝的諸多規矩感到反感,對於皇室來說她並未盡到許多義務,但是她卻非常享受身為皇后所帶來的榮耀與財富,甚至在瑞士開了一個私人帳戶來藏匿自己的財富。雖然這些都是伊莉莎白死後才公開的消息,但是看在魯契尼的眼中,只是更加深他痛恨君王制度的合理性。

Kunze在《伊莉莎白》中讓魯契尼扮演說書人的角色,除了符合他本身的政治思想之外,讓他扮演批判、嘲諷伊莉莎白與皇室崇拜的腳色也很合理。魯契尼身為暗殺伊莉莎白的重要角色,在故事中他和伊莉莎白是惟一能夠看到死神的人。

在樂曲演唱風格方面,魯契尼的歌曲偏向流行樂風,甚至帶有一點R&B的特色,在加上戲分不少於死神和伊莉莎白,還必須肩負與觀眾互動、炒熱氣氛的工作,因此是個困難度頗高的角色。不過這樣的曲風設計讓表演者有許多自由發揮的空間。魯契尼在音樂劇中以局外人的角度來向觀眾描述故事,是個自由性非常高的角色,Levay對於魯契尼的樂曲設計也符合這樣的特質。

魯契尼 (Ethan Freeman飾) 1992年首演
在歷年來德文版《伊莉莎白》中詮釋魯契尼最好的演員還是1992年首演裡的Ethan Freeman。Freeman出生於紐約,從小就展現音樂天分並在合唱團裡擔任重要角色。他在耶魯大學取得音樂學位之後繼續到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學院接受歌劇演唱的訓練。Freeman在西元1991年首次跨足音樂劇飾演《歌劇魅影》中的Monsieur Andre與魅影,1992年他回到維也納參加《伊莉莎白》首演,此後在歐洲與美國的重要音樂劇中都能看到他的演出。
Freeman的外型粗曠略帶著神秘感,因此很適合演出充滿邪惡與鬼魅氣氛的角色,如Dracula、魅影、野獸(《美女與野獸》)、Inspector Javert (《悲慘世界》)、Dr. Jekyle/Mr.Hyde(《變身怪醫》)。雖然Freeman 的外型算不上是能夠迷倒眾人的英俊小生,不過由於他和真正的Luceni有些神似,再加上Lucheni本來就是個出身貧窮而具有反社會思想的勞工階級,因此由他來扮演非常適合。Freeman雖然從小接受的是歌劇與聲樂的訓練,但是在演唱魯契尼的歌曲完全使用流行樂並略帶搖滾和R&B的唱法,展現他除了聲樂之外的另一個演唱風格。

Ethan Freeman--Irgendwo auf der Welt 演唱會 (2010)

魯契尼 (Serkan Kaya 飾)
在2003-2005年接替Ethan Freeman演出Lucheni的是土耳其裔的德國演員Serkan Kaya,Kaya和Freeman大叔的外表完全相反,是個俊俏動人的英俊小生,魯契尼在他的詮釋之下不在是個充滿怒氣、對現實與政治忿忿不平的殉道者,而是個像伊莉莎白一樣受到觀眾們注目、喜愛的逗趣角色。





寶塚版為了增加死神的戲分而將許多德文版中魯契尼的戲份刪除或改為死神演出,不過魯契尼依舊是很重要的說書人,在寶塚版裡,魯契尼稱呼死神為「閣下」,間接暗示兩人之間密不可分的主僕關係,更強化死神命令魯契尼去奪走伊莉莎白生命的意涵。
在寶塚版中魯契尼身為批判者與抗爭者的特色已經不如德國版這樣深刻,但是與觀眾建立親密感的工作卻依舊保留,而且更加重要。同時由於魯契尼的舞台妝獨具特色,也需要一定的演唱功力才能駕馭這個角色,因此雖然魯契尼在寶塚版的戲分不多,卻成為下屆男役TOP的指標。

(部落格文章皆為個人創作,請勿任意轉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