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簡單介紹一下《歌劇魅影》小說的特色與對魅影的描述。《歌劇魅影》的作者是19世紀中葉的法國小說家Gaston Lerous (1868-1927),Leroux原本主修法律,他在21歲繼承父親留下的百萬遺產之後,就靠著擔任雜誌或報社的特約記者逍遙度日,他的記者生涯也非常精采,經常使用各種手段獲得第一手採訪資料,如在案件開庭之前潛入牢房訪問犯人,或是先到大西洋的島上等待南極探險隊的歸來,並在歸途訪問探險隊員完成頭條報導。熱愛旅行、生性幽默的Leroux在二十年的記者生涯中足跡幾乎遍布世界,這些旅途上看到的奇風異俗也成為他日後撰寫小說的豐富材料。
《歌劇魅影》這部小說於1911年發行,故事的創作動機來自1896年劇院吊燈砸死人的真實案件,作品的敘事風格則更接近Leroux最喜歡的兩位小說家愛倫波與柯南道爾,因此《歌劇魅影》的小說內容結合愛倫坡式的哥德恐怖小說與柯南道爾的偵探推理小說類型,故事以作者描述自己追查「劇院之鬼」過程的第一人稱敘事撰寫,作者就像負責解謎的偵探一樣訪問過去曾接觸「劇院之鬼」的相關人士,並透過分析他們的訊息來解決菲力浦伯爵之死與「劇院之鬼」的謠言是否為真的謎團。
《歌劇魅影》的風格更接近愛倫坡的哥德式恐怖小說,故事中的魅影經常被稱為「歌劇院之鬼」,這個角色在小說中其實是一個神出鬼沒、行蹤飄忽不定的人物,雖然歌劇院的許多員工都言之鑿鑿的表示自己曾見過這個神祕而醜陋的「鬼」,但是不論主事的劇院經紀人或法院的法官都不願意相信這個說法。小說中對於愛力克的外型有非常生動的描述,Leroux經常用骷髏頭來形容他的外表,他的雙眼像是骷髏頭上的黑洞,臉上沒有鼻子,前額垂著三四撮棕髮,耳後則是如野獸般濃密的毛髮。Leroux筆下的愛力克是一個典型的antihero,他除了外型令人不寒而慄之外,還住在不見天日的歌劇院地底,並且像吸血鬼一般睡在棺材中。除此之外,愛力克也不遵循任何倫理道德的觀念,醜陋的外型使他無法得到父母的關愛,因此他很早就離家出走在歐洲各地流浪,最後在波西米亞接受魔術與藝術教育。愛力克之所以可以躲在歌劇院這麼久,並隱藏行蹤四處嚇人,就是因為他在各地流浪時學到高超的腹語術與機關設計的技術。他的名聲傳到波斯皇帝耳中,將他延攬入宮廷並要求他建造許多恐怖駭人的機關與刑具,愛力克使用邦加繩索的技術也非常高超,他用這個技術殺了許多人來討好波斯皇帝的王妃。不過他建造皇宮的技術卻讓波斯皇帝感到威脅,最後國王決定將愛力克處死以避免秘密外流。愛力克得到侍衛長的幫助逃過一劫,當他流浪到巴黎時則接受了進行巴黎歌劇院地基工程的工作,最後他利用這個機會在歌劇院地底搭建自己的宮殿。
了解小說的風格與內容之後,大致上就可以說明為什麼韋伯版的《歌劇魅影》這麼充滿恐怖片的風格。基本上韋伯版是比較忠於原著的改編,除了愛力克令人恐懼的外型與邪惡的性格之外,包括令人覺得很傻眼的克莉絲汀揭下愛力克面具的片段也是小說中的情節。在音樂方面,《歌劇魅影》的主題曲也充滿詭異而妖媚的風格,與其說是克莉絲汀愛上愛力克,更像是愛力克用他的聲音來迷惑克莉絲汀。對克莉絲汀來說,愛力克是父親口中「音樂天使」的化身,他是父親派來指導她歌唱技巧的天使,因此克莉絲汀並沒有對魅影產生愛意。由於韋伯版更忠實的呈現小說內容,在小說中克莉絲汀一直是處於拒絕愛力克、被脅迫成為愛人的處境,加上小說也特別強調愛力克的負面性格與邪惡的本性,因此對我來說,克莉斯汀與韓沃子爵的愛情則更有說服力。
Yetson/Kopit版本的《魅影》雖然保留故事情節的主幹,但是在細節上卻有大幅的改編。這個版本更強調愛力克這個角色的悲劇性,Kopit筆下的愛力克是一個天真任性、憤世忌俗的年輕人,相對於原著將愛力克比喻為克莉絲汀父親口中的音樂天使,Kopit則將克莉絲汀與愛力克母親的聲音相比,藉此強調愛力克渴望母愛的心情並合理化他對克莉絲汀的愛情。除此之外,Kopit更將劇院經紀人設定為愛力克的父親,在劇中可以看到愛力克與父親之間的對立與掙扎,透過父親描述愛力克生平的過程更是精彩動人。可以發現Yetson/Kopit版本將小說版的哥德式恐怖風格刪除,並且以愛力克的親情與悲劇性的童年取而代之。不過這樣的改編結果大概是讓愛力克成為一個令觀眾同情憐憫的男主角,因此克莉絲汀在說服愛力克拿下面具之後逃跑的設定也讓人無法苟同,克莉斯汀與菲力浦伯爵(原著為韓沃子爵)之間的愛情也變得較不重要。
之前看寶塚版《魅影》的時候,除了克莉絲汀逃跑的片段之外,另一個讓我覺得很詭異的地方就是愛力克的外型設定。韋伯版的《歌劇魅影》保留小說的設定,並且真實的呈現了愛力克醜陋的外型,雖然在劇中演員總是戴著面具,但是最後由克莉絲汀拿下愛力克的面具並獻上她的吻,這樣的設定有很強的戲劇張力。從劇情風格來說,Yetson/Kopit的版本的確是比較適合寶塚的風格,在歌曲方面也讓演員有許多發展的地方。不過為了保留男役首席的魅力與風采,寶塚版的愛力克頂多是在右眼做些裝飾,髮型與眼妝還是非常唯美,因此我總覺得寶塚版的愛力克就算「拿下面具也不可怕」,克莉絲汀逃跑的設定就更沒有說服力了。
在這個方面韓國版保留了Yetson/Kopit的設定,從頭到尾都沒有讓愛力克露出真面目。之前一直懷疑韓國版為何會選兩位年紀較大的演員來飾演愛力克這個角色,實際看了劇才知道外型對於愛力克這個角色並非最重要的條件,高超的歌唱力才是最重要的部份。在劇中年幼的愛力克出現時由母親拿著圍巾遮住他的臉,最後克莉絲汀拿下愛力克的面具時則讓他背對觀眾。在謝幕時也沒有露出男主角的真面目,讓觀眾一直抱著期待的感覺。尤其是最後男主角故意做出要拿下面具的動作,並且在空中轉身一跳,燈光則立刻熄滅,讓觀眾的期待再次落空,這樣的設定真的很精彩。
之前看寶塚版《魅影》的時候,除了克莉絲汀逃跑的片段之外,另一個讓我覺得很詭異的地方就是愛力克的外型設定。韋伯版的《歌劇魅影》保留小說的設定,並且真實的呈現了愛力克醜陋的外型,雖然在劇中演員總是戴著面具,但是最後由克莉絲汀拿下愛力克的面具並獻上她的吻,這樣的設定有很強的戲劇張力。從劇情風格來說,Yetson/Kopit的版本的確是比較適合寶塚的風格,在歌曲方面也讓演員有許多發展的地方。不過為了保留男役首席的魅力與風采,寶塚版的愛力克頂多是在右眼做些裝飾,髮型與眼妝還是非常唯美,因此我總覺得寶塚版的愛力克就算「拿下面具也不可怕」,克莉絲汀逃跑的設定就更沒有說服力了。
在這個方面韓國版保留了Yetson/Kopit的設定,從頭到尾都沒有讓愛力克露出真面目。之前一直懷疑韓國版為何會選兩位年紀較大的演員來飾演愛力克這個角色,實際看了劇才知道外型對於愛力克這個角色並非最重要的條件,高超的歌唱力才是最重要的部份。在劇中年幼的愛力克出現時由母親拿著圍巾遮住他的臉,最後克莉絲汀拿下愛力克的面具時則讓他背對觀眾。在謝幕時也沒有露出男主角的真面目,讓觀眾一直抱著期待的感覺。尤其是最後男主角故意做出要拿下面具的動作,並且在空中轉身一跳,燈光則立刻熄滅,讓觀眾的期待再次落空,這樣的設定真的很精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