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韓國音樂劇,朴孝信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韓國音樂劇,朴孝信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朴孝信—從職人歌手到音樂劇演員的華麗變身

一直覺得《伊莉莎白》是一部很容易讓我入坑的作品,或許是因為這部劇一直是我最喜歡的音樂劇,動人的故事內容或兼具流行與古典樂的編曲風格,都讓我無法忘懷。即使隔了一陣子再聽,也會讓我有不同的感受。《伊莉莎白》從奧地利紅到日本,在寶塚與東寶版風靡日本之後,也在韓國引起一股旋風。

雖然說《伊莉莎白》很容易讓人入坑,不過也要視演員特質而定。雖然大學時代就看過姿月演的寶塚版,不過當時對寶塚並沒有什麼興趣。一直到十多年後,在網路上搜尋《伊莉莎白》的音樂時,意外看到OSA演的死神,才真正開始我的寶塚追星時代。對於韓國音樂劇也是如此,剛開始看寶塚不久之後,也看了金俊秀辦的《伊莉莎白》+《莫札特》音樂劇演唱會,雖然當時就對韓國音樂劇歌手的實力留下深刻的印象,不過我並沒有被金俊秀的嗓音給吸引。一直到今年中,同樣是在找《伊莉莎白》影像的時候看了老朴演唱會的版本,立刻就被他高超的歌唱實力給迷住了。

2013年《伊莉莎白》Credit to EMK Company
在2013年Play DB的訪談中,老朴曾提到他飾演死神的經驗。老朴在2000年(19歲)出道之後,一直都是以歌手的身分進行演藝活動,他對歌聲的鑽研與創作的投入為他贏得「抒情歌王子」的稱號。有些中文的新聞稱他為「工匠」歌手,但是我認為「職人」卻是更適合的名詞。「工匠」雖然可以強調老朴用精雕細琢的方式與全心投入的態度來使自己的演唱達到完美的程度,但是卻不免讓人聯想到「匠氣」、「花俏」、「只重視技巧而沒有情感」等負面印象。老朴的歌曲則完全沒有這個問題,即使是在他面臨事業的各種難關,他的歌曲還是充滿溫柔細膩的情感,這幾年他的歌聲更是脫胎換骨,以乾淨純真的聲音取代過去的R&B唱法。

或許是因為在OSA之後一直沒有出現讓我非常喜愛的死神,所以一看到老朴的表演就非常驚艷,覺得終於看到另一個歌唱能力如此高超的音樂劇演員了。

一開始決定飾演死神的時候,其實許多朋友都勸他不要接這個角色,他們認為音樂劇的觀眾一定會批評他的表演,因此不了解老朴為何要自找麻煩。老朴一直很想演音樂劇,或許音樂劇愛好者會認為「朴孝信幹嘛跑來演音樂劇?」但是老朴希望自己的表現能夠盡量達到他們的期待。除了《伊莉莎白》之外,老朴也希望能夠繼續演其他的音樂劇,他表示:「我並不是出於好奇或玩票性質而決定參加這次的演出」。

老朴第一次參加音樂劇的表演,是在2000年的《搖滾哈姆雷特》,當時他剛出道,個性有點害羞,但是卻非常積極接受各種挑戰。雖然老朴當時對音樂劇也很有興趣,不過後來他選擇以歌手的表演為主。自我要求極高的老朴希望能在歌唱事業穩定之後再挑戰音樂劇的演出。他花了很長的時間讓自己的歌手事業走上軌道。在演出《伊莉莎白》的時候,過去與他一起表演《搖滾哈姆雷特》的演員都已經成為知名的音樂劇演員,但是老朴卻只是第二次挑戰音樂劇的演出。當時老朴很怕造成其他演員的困擾,因此面臨很大的壓力。在彩排的時候,老朴一直想放下歌手的身分,盡力成為一個優秀的音樂劇歌手。他甚至還去上了芭蕾舞課,到最後忙得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

在2013年接受Play DB採訪時,老朴表示他並沒有想過要贏得什麼音樂劇的獎項,但是為了喜愛音樂的歌迷,他會持續歌唱與音樂劇的表演。老朴對於表演的態度非常嚴肅,他在接演《伊莉莎白》時,就知道這部劇會受到許多人的關注,他並不是那種可以立刻找到路線的人,但是他會持續思考與磨練,直到自己對演出感到滿意。不論是歌唱或音樂劇,老朴都以「職人」的態度面對各種挑戰,也希望歌迷可以期待他未來的表現。

2018年 《笑面人》Credit to EMK Company& Glove Ent.
繼《伊莉莎白》(2013年)之後,老朴果然遵循自己的想法,持續跟EMK合作演出《莫札特》(2014年)、《魅影》(2015年)等作品,對於想兼顧歌手與音樂劇演出的老朴來說,每年演出一部大型音樂劇已經算是很頻繁了。不過一直到《笑面人》(2018年),他才終於獲得Yegreen最佳音樂劇男演員獎。在《笑面人》中,除了難度極具挑戰性的歌曲之外,還有許多武打、比劍的場面,老朴在負擔這些複雜的技術表演的同時,也將Gwayplaine這個角色的情緒轉折詮釋得非常動人,可以看出經過五年的磨練,老朴終於找到自己的路線,成為一個優秀的音樂劇演員。而對於也同樣熱愛音樂劇的我來說,可以看到自己喜愛的歌手在音樂劇中演出,更覺得自己實在太幸運了。

朴孝信音樂劇演出經歷:

2013年7月25日-10月20日:《伊莉莎白》 飾演 死神Der Tod
2014年6月14日-09月21日:《莫札特》 飾演 莫札特
2015年4月28日-07月26日:《Phantom(魅影)》 飾演 魅影
2018年7月10日-10月28日:《笑面人》 飾演 Gwayplaine

2018年11月14日 星期三

不懂韓文也能愛上的作品--老朴飯之韓國音樂劇《笑面人》不負責觀後感

2018/10/31 Blue Square--終於來到期待已久的藍色廣場!!下午到達位於梨泰院的民宿之後立刻走路來觀察環境。




今日(10/31)演員陣容,應該是Suho的最後一場表演,據說參加的觀眾都能得到Suho送的手繪保溫瓶一個,韓國的fan service真的是太貼心了啊!(羨慕~)
 

這次到韓國觀劇,完全是非常突然(衝動)下的決定。其實今年年中時意外在YT上面看到老朴在演唱會中演唱死神的角色,雖然只有音質跟畫質都不太好的飯拍版,但是我卻立刻被他的聲音與表演給吸引,每次看都一直想著「這位死神你有必要唱得這麼好嗎???」。接著看了許多他在演唱會中的表演,很佩服他對於歌聲的要求與編曲的變化,除了抒情歌之外,我更喜歡「Happy Together」、「Gift」、「The Castle of Zoltar」、「Home」等創意十足卻又充滿溫暖的歌曲。聽著他乾淨的聲音與充滿希望的歌詞,很難想像經歷過這麼多大風大浪的人,是如何在歌聲與心靈上維持這樣純真而動人的狀態。很多人會覺得這個人與事務所發生這麼多糾紛,一定是個有問題的人。但是看了他在演唱會中的表演,會發現他其實就是個與X Japan的Toshi一樣個性純真善良的大男孩。總是在演唱「野生花」的時候哭的不能自己,擁有如此高超的歌唱力,結果被飯要求跳舞就開始害羞耍賴,在表演中總是跟鄭在日互相撒嬌、在出入待的時候總是溫柔逗趣的回應歌迷。老朴並不是一個愛上節目的人,他總是花費更多時間在錄音室練習或在家作曲,因此他在媒體上的曝光率並不高,就連演唱會或音樂樂劇也非常少出DVD跟CD,但是在偶像歌手充斥娛樂市場的韓國,老朴的人氣還是一直居高不下,或許除了動人的歌聲之外,親切隨和的純真特質才是許多韓國飯一直支持老朴的原因吧。這樣想著,就覺得老朴真是非常適合詮釋Gwayplaine這個角色的演員呢,難怪野角是以他為原型來寫歌了。

一直覺得老朴的台灣飯並不是很多,所以想介紹一些他的歌曲。

2016年發行「Home」--與鄭在日合作。老朴與鄭在日是在軍中認識,鄭在日也是韓國知名的專輯製作人與歌手,音樂能力非常高。和鄭在日開始合作之後,老朴的編曲表演方式也開始改變。如「Gift」改為鄭在日演奏鋼琴與獨唱之後,才開始由老朴搭配鋼琴的清唱,然後加入樂團伴奏,這樣的情緒鋪陳層次非常清楚,也讓老朴的歌曲變得更多樣。


「Yu Huiyeol's Sketchbook」--這個系列的歌曲都非常好聽,表演水準也非常高,很推薦的作品。


在益善洞韓屋咖啡Seoul Coffee
 一開始知道老朴要演音樂劇的時候,其實非常興奮,因為已經好久沒有讓我如此動心的音樂劇作品了,尤其是搭配野角寫的歌更是讓我非常有信心。一直無法下定決心,是因為自己不懂韓文也沒去過韓國,一直到有一天,重複看了老朴在演唱會上表演《莫札特》中的「一見鍾情」超過20次之後,就下定決心訂票了。第一次到韓國旅行,其實心中有些忐忑不安,但是沒想到一切都非常順利,到首爾的第二天就立刻跑去買了跟老朴一樣的天主教手鍊,晚上觀劇更是讓我非常感動。過去看了一些老朴演《伊莉莎白》跟《莫札特》的影片,覺得他的歌聲非常棒,但是演技則不如JYJ的金俊秀生動而有個人特色(但是我覺得俊秀演的死神太痞子了啊...),也不像偶像歌手這樣習慣邊唱邊跳。但是看了《笑面人》之後,發現他已經完全適應音樂劇的表演方式,或許是因為已經經過首爾藝術中心一個多月的公演,因此對於整個作品的表演已經非常熟悉。在《笑面人》中,Gwayplaine這個角色除了必須負擔大量的歌曲演唱之外,還有許多武打動作跟擊劍對決,這些老朴都掌握的非常好,最後跟David比劍的時候還故意把劍甩了好幾下(耍帥啊XDD)。在議會被女王與貴族嘲諷之後,也將憤怒的情緒掌握的非常好,演技非常生動。最讓飯吃驚的應該是喬西安娜引誘Gwayplaine的那個段落,飾演喬西安娜的신영숙(申榮淑)擁有非常高超的歌唱力,演技也十分純熟,將充滿性慾的喬西安娜演得栩栩如生,幫老朴脫衣服也脫得非常自然,害我一直想著「你要對我的隊長做什麼~~~~~」不過這幕對飯來說卻是非常好的福利啊~。現場聽老朴的歌聲,更能感受到他的演唱功力,高音域的轉音表現得非常流暢,不論視覺或聽覺都讓人非常享受。





11/01 朴孝信演出版
第二天看的是Park Ganghyun(以下簡稱小朴)演的版本,雖然小朴是知名度較低的新人,但是EMK卻給他非常多的表現機會,宣傳歌的MV也是由他演唱,相較之下就很難在媒體上看到老朴的表演預告,不過我很欣賞EMK的作法,雖然票房收入可能必須由較知名的老朴跟Suho負責,但是也能給新人發揮亮相的機會。而小朴的實力與表現也的確不輸給兩位知名歌手與偶像,他在Press Call裡面的表現非常亮眼,負責演唱的兩首高難度歌曲也展現他的實力。看了他的現場表演之後,覺得小朴的演技比較刻意收斂,音域也比老朴低一些,不過他的音質非常厚實而具有穿透力,美聲的演唱方式與老朴不同,卻也非常動人,很期待他未來的發展!

有關《笑面人》的劇場藝術分析已經分享在之前的文章,我在觀劇之前大概只看了一下小說的內容介紹就進場了。雖然不懂韓文,但是以我對野角跟老朴的了解,這部作品的音樂一定不會讓我失望,我一直非常認同Johanson所說的「音樂劇必須要有很多歌唱的部分」,《笑面人》就是一部讓人只聽音樂就能非常享受的音樂劇。雖然我對結局的設計有些不太滿意,不過瑕不掩瑜。韓國音樂劇演員的歌唱功力也讓我非常驚訝,不論是主角或是配角的水準都非常高。明年初這部音樂劇也會在日本的日生劇場,Johanson也正在逐漸實踐將這部音樂劇推廣到全世界的理想。

11/02 德壽宮旁的石牆道
梨花女子大學入口



這次還有一件讓我非常開心的事情,就是在推特上認識的日本蜜醬飯正好也和女兒在首爾旅行! 之前一直無法見面,沒想到這次竟然同時在首爾旅遊,真是太巧了!雖然四天三夜的旅行有些倉促,但是我從一開始的忐忑不到最後一切順利結束,讓我又重拾面對人生的勇氣與信心,(以及對音樂劇的熱情),首爾的秋天真是太美了!真的非常感謝老朴,可以成為Soultree真的是太好了。

《笑面人》的童話呈現--偶像歌手與音樂劇的完美結合

前面曾經介紹過歷年來各國改編《笑面人》的各種版本,可以發現早期的《笑面人》電影從象徵性的表現主義出發,到《蝙蝠俠》漫畫中的小丑、粗糙的義大利電影版,多是從類似《鐘樓怪人》中的加西莫多的形象來呈現Gwayplaine這個角色,對於他與Dea之間的愛情,也是用「美女與野獸」、「泰山與美人」的主題,刻意強調Gwayplaine的醜怪外貌來營造奇特詭譎的氛圍。1947年發生的黑色大理花案件又為裂嘴笑臉的形象增添更多的神祕感。2012年的《笑面人》法國電影版則用完全不同的方式來呈現這個故事,在拍攝手法上用華麗繽紛的色彩來營造提姆波頓的電影風格,男主角的裂嘴雖然非常明顯,卻不會讓人感到不舒服。這部電影的許多場景後來也被用在韓國的音樂劇版本中。在2012年之後,不論是紐約的劇場版還是英國的音樂劇版都開始採用與過去完全不同的方式來呈現這個故事。紐約的劇場版在舞台、服裝、髮型與妝容上大量使用白、黑、灰等顏色,讓整部作品充滿類似《亞當家族》(Adam’s Family)的黑色幽默風格。英國的音樂劇版則大量使用木偶,搭配歌聲充滿憂鬱感的歌手演唱來增加表演的多樣性。

偶像歌手與音樂劇的完美結合

韓國的音樂劇市場已經非常成熟,也培養出一群熱愛音樂劇的觀眾,跟日本一樣,韓國演員或歌手出現跨界表演音樂劇,或音樂劇演員轉行演戲的情況非常普遍。然而音樂劇市場蓬勃也代表競爭非常激烈,尤其是像EMK公司製作的都是大規模的Drama Musical,要回收製作經費的時候,利用偶像或知名歌手的票房動員能力是最好的方式。因此過去EMK就經常起用偶像歌手來擔任音樂劇的主角,如《伊莉莎白》中的金俊秀,這次一起飾演Gwayplaine的Suho是韓國男子團體EXO的隊長,曾在EMK製作的《魯道夫王子》(The Last Kiss)中飾演男主角,另一位飾演Gwayplaine的實力派歌手朴孝信更是與EMK合作的常客,《伊莉莎白》、《魅影》、《莫札特》都可以看到他的表演。 

Robert Johanson曾在訪談中強調韓國版《笑面人》是最忠於原作的版本,這是指Gwayplaine的個性與他和Dea之間的愛情而言。Johanson從浪漫唯美的角度來呈現《笑面人》這個故事,因此Gwayplaine這個角色的外型完全擺脫過去的醜怪妖邪,也沒有設計任何誇飾的裝扮來強調他的裂嘴,只是簡單的利用化妝技巧來呈現這個角色的外型。由偶像歌手來飾演的Gwayplaine就像寶塚版的魅影一樣,就算脫下面具也完全不會嚇跑女主角。許多評論家認為韓國版的Gwayplain過於「俊俏」而缺乏說服力,Johanson曾在訪談中回應這個問題,他指出在小說中的Gwayplain其實是一個非常單純善良的人,他不像《魅影》中的艾立克一樣滿懷仇恨與報復心(英國版的《笑面人》音樂劇也做出類似的改編,並刻意強調Gwayplain想對施術者報復的描述),這是因為Gwayplain生長在一個充滿關愛的家庭,他與Ursus、Dea的家庭雖然很特殊,但是他們的生活非常忙碌開心。Gwayplain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外表感到羞愧或憤世忌俗,或像艾利克一樣完全不相信別人。他隨著流浪劇團四處表演時看到太多貧困百姓生活的慘狀,因此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夠改變這個世界,然而Gwayplain的純真個性或許正是造成他與Dea的愛情悲劇的主要原因。從Johanson對於《笑面人》的詮釋,可以了解這次主角演員選擇的根據。除了票房動員的考量之外,Johanson也刻意選擇外型與個性特別適合詮釋Gwayplain純真特質的偶像歌手來飾演這個角色。

如果你覺得選擇偶像歌手意味著為了外表犧牲歌聲的話,那你就大錯特錯了。Robert Johanson曾說音樂劇就是要有很多歌唱部分,野角所寫的歌曲則更需要擁有歌唱實力的演員才能勝任。由於韓國版《笑面人》是EMK投入一千五百萬美元製作的音樂劇首演,因此這次演出Gwayplaine的演員不論外型或歌唱能力皆為一時之選,來自Exo的Suho外型非常稚嫩可愛,歌聲也非常優美,去年在EMK製作的《魯道夫王子》(The Last Kiss)中飾演主角。今年出道已經19年的朴孝信有「抒情歌王子」的稱號,在韓國與海外都擁有廣大歌迷、是一位以高超演唱功力聞名的「職人」歌手。野角曾說他在創作《笑面人》歌曲的時候,就是以朴孝信為原型來寫的。第三位年輕演員Park Ganghyun雖然出道才三年,但是身材高挑、演技精準,歌聲也非常厚實而具有穿透力,年底也會參與《伊莉莎白》的演出並飾演需要高超歌唱力的魯契尼,是令人非常期待的明日之星。Johanson曾在訪談中表示他很喜歡啟用「尚未定型」的演員,他認為許多音樂劇演員在累積許多表演經驗之後,經常會面臨只能飾演特定角色的情況,因此他更喜歡打破這些侷限,讓更多年輕演員有表現的機會。與前面兩位演員相比,新人雖然知名度較低,票房動員力也較為遜色,但是他的歌唱力與演技卻一點也不遜色,並且在2018年的Yegreen 音樂劇頒獎典禮上贏得最佳新人獎。

Park Ganghyun (박강현)與Min Kyoung Ah (민경아)合唱「Angels in the Tree」(兩人都贏得2018年Yegreen音樂劇最佳新人獎):

2018 Yegreen Musical Award--Park Ganghyun 演唱「I Can Change the World」from 《笑面人》



除了選角方面之外,舞台佈景的呈現也充滿溫馨動人的童話風格。EMK早期發布的宣傳廣告用了繪本風格來描述Gwayplain與Dea相遇的過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NpNEnzCkBA)童話風格是第一幕舞台佈景的主要基調。一開始Gwayplain在雪地中流浪時,設計者讓其他演員披著白布在舞台上緩慢移動來呈現雪地的景象,一個演員用白布包住年幼的Gwayplain,雖然是描述冰天雪地的場景,但是這個動作卻不讓人感到寒冷。整個畫面太過唯美,讓我完全忘了Gwayplain是在絞刑架下撿到Dea,原本以為Johanson刻意省略這個細節,結果重看訪談時,才發現舞台右上方真的有一個繪本風格的絞刑架!雨果在小說中花了很長的篇幅來描述這個令人震撼的場景,生與死的對比讓人感到不寒而慄。韓國版則用繪本式的畫面來淡化死亡帶給觀眾的窒悶感。 

除了雪地的場面之外,流浪劇團的場景也是《笑面人》的重頭戲之一。這場戲是由Ursus擔任說書人,Gwayplaine與Dea在戲台上演出「笑面人」,也就是兩人相遇的故事。Stolen Chair的版本用演員假扮成被操縱的木偶來呈現這個劇中劇,英國版則真的使用木偶來演出。韓國版的設計是由兩位主角來表演,但是除了表演的兩人之外,還有坐在舞台上方負責灑雪花與丟道具的劇團成員,因此整個舞台充滿繽紛的色彩。在服裝設計上,設計師特別用紅色來代表貴族與慾望,Josianna、David與安妮女王等皇室貴族都經常穿著紅色禮服出場,安妮女王的在頭上綁起兩個牛角型的髮髻,很有《愛麗絲夢遊仙境》的風格。

Johanson選擇用童話的方式來詮釋《笑面人》這部作品,除了他認為這是忠於原著的設定之外,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來自他對於亞洲文化喜好的認識。他曾提到導演《魯道夫王子》(The Last Kiss)時,考慮到亞洲人對於婚外情的看法,因此對於魯道夫與瑪莉之間的愛情做了些小小的更動。《笑面人》雖然以貧富不均、社會階級不平等這個普遍存在於各國的問題為主題,但是Johanson認為一部從頭到尾都非常黑暗晦澀的作品無法吸引觀眾,因此他選擇用更輕鬆愉快的方式來呈現這部作品。在華麗唯美的舞台上,野角所寫的音樂為作品添上更深層多變的情感,舞台與音樂、偶像歌手的相輔相成,完成了一部令人難以忘懷的作品。

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

韓國音樂劇《笑面人》觀劇報告 (二)-- 故事簡介與配樂

故事大綱

17世紀的英格蘭社會有一個奇特的現象,一個稱為Comprachicos (意為child-buyers)的人口販賣集團專門將抓來的兒童毀容或截肢之後賣給馬戲團、教會人士、或有特殊性癖好的貴族。當時的英國皇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針對販賣兒童訂下嚴格的懲罰法令,這個做法卻導致許多人口販子將自己抓來的孤兒隨處丟棄。故事就從Comprachicos為了渡海逃命而將Gwynplaine丟在海邊開始。當時正值寒冬之際,在大雪紛飛的夜晚,被拋棄在海邊的Gwynplaine漫無目的的往村莊前進,沿路他看見許多飢寒交迫而死在路邊的屍體,在他經過一個絞刑架時,頭上的屍體被風吹動,Gwynplaine聽見了嬰兒的哭聲,他發現在絞刑架旁邊坐著一個凍死的母親,手中抱著一個嬰兒。Gwynplaine從僵硬的屍體手中接過嬰兒,然後帶著她繼續往前走。最後經過Ursus的馬車前,Ursus是個脾氣暴躁、憤世忌俗的藥販,他雖然滿口不停的抱怨,不過最後還是收留了Gwynplaine與盲眼的Dea。

15年後,Ursus利用Gwynplaine奇特的笑臉,將他與Dea的故事寫成美麗的故事「笑面人」,並且與吉普賽人經營的流浪劇團合作在英國巡迴表演,Gwynplaine的外型與表演使他成為附近有名的丑角,他們有了穩定的收入。在成長的過程中,Gwynplaine和Dea這兩個在肉體上都有缺陷,卻能完美互補的孩子也成為戀人。Gwynplaine並不因為自己的醜臉感到羞愧,也沒有懷著復仇之心怨恨對他施術的人。相反的,他對自己的容貌感到滿足,因為他已經找到深愛自己的女孩Dea,還可以用自己的外表來賺錢養活Dea,要是他長得跟一般人一樣,反而還可能找不到工作呢。Gwynplaine就是這樣一個單純善良的人,盲眼的Dea只能透過Gwynplaine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因此她認為這個世界也與Gwynplaine一樣美好。

另一方面,Anne女王的妹妹喬西安娜公爵夫人是個嬌生慣養的女子,她覺得一成不變的宮廷生活實在非常乏味無趣,因此她的未婚夫David Dirry-Moir建議她去看看Gwynplaine的表演。Gwynplaine不相稱的活力與奇特的外型讓喬西安娜深深著迷。為了羞辱喬西安娜,Barkilphedro決定促成喬西安娜與Gwynplaine的婚姻,因此他說服Gwynplaine跟他一起離開流浪劇團。

在地窖中,被嚴刑拷打的Hardquannone醫生見到Gwynplaine,他認出Gwynplaine就是自己在23年前進行毀容手術的嬰兒。Gwynplaine的本名是Fermain,他的父親是Lord Linnaeus Clancharlie,Clancharlie是當時的國王James二世的政敵,後來逃到瑞士去。James二世為了斬草除根,下令由Hardquannone醫生將當時兩歲的Gwynplaine毀容之後賣給Comprachicos,「讓他永遠嘲笑父親的愚蠢」,國王這麼說。

在確定Gwynplaine的真實身分之後,原本應該由David Dirry-Moir繼承的爵位與財富改由Gwynplaine繼承,條件是他必須與喬西安娜結婚。

在喬西安娜的寢室中,喬西安娜試圖引誘Gwynplaine,當她快要得逞的時候,安妮女王闖進臥室,並宣布喬西安娜與Gwynplaine的婚約。

繼承爵位的Gwynplaine以Lord Fermain Clancharlie的身分參加上議院的會議,原本以為獲得財富與頭銜的Gwayplain滿懷雄心壯志,以為自己終於可以改變社會幫助貧民,但是他發現其他貴族議員與女王完全不關心平民百姓的生活,因此憤憤不平的向他們訴說庶民與窮人的生活有多麼悲慘,並將遮住臉的面罩拿下,結果眾人完全不在乎他說的話,反而不斷嘲諷他的外表。

對貴族生活感到絕望的Gwynplain決定離開皇宮回到Dea與Ursus的身邊,卻發現他們已經被驅除出境,Gwynplain四處流浪許久,終於在海邊找到兩人,但是Dea已經因為悲傷過度而發瘋而死,悲傷的Gwynplain也在囈語中跳船自盡。

故事情節可參照《笑面人》韓國版Press Call的表演來看,這次的Press Call非常精彩,也收錄了多首具代表性的曲目,非常值得一看。



有關作曲

《笑面人》的音樂是由享譽國際的知名音樂劇作家Frank Wildhorn所寫。野角所寫的第一首曲子就是一開場的「Opening」,也是貫穿全劇的主題曲。他認為這個曲調融合了Gwynplaine的旅程與一生,雖然聽起來有著沉穩的氣氛,卻也能展現他的熱情與憤怒。「Can it be」則描述Gwynplaine心中的困惑。除了優美動人的「Angels in the Trees」之外,這次因為故事情節的關係,野角也寫了許多之前很少創作的吉普賽或充滿異國風情的樂曲(Ursus與流浪劇團的歌曲),並使用吉他、小提琴、曼多林等不同的樂器,另外還有描述宮廷與貴族生活的巴洛克風格樂曲「The Garden Party」、「Lords of the Land / We are the 1%」。在創意百出的舞台設計之外,野角也毫不遜色地利用音樂來營造多采多姿的舞台世界。

在小說中,Ursus其實有一隻叫做Homo的狼,這隻狼跟著Ursus四處流浪一直到Gwayplaine跳海自盡。在過去的舞台表演中,如何呈現這隻狼總是令創作者非常困擾,有些版本使用布偶,有些版本則使用木偶來飾演Homo。韓國版的音樂劇中刪除了這個角色,並增加了一位從頭到尾都默默出現在舞台上的小提琴家,這個小提琴家扮演引導劇情的重要角色,他在一開始的時候出現於舞台左上方演奏貫穿全劇的主題曲,在流浪劇團表演時也搭配演奏。在喬西安娜的房間裡,他成為房間擺飾的一部分。這個小提琴家就像Homo一般從不干涉故事人物的互動,只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色默默地以音樂推動劇情進行。

曲目   (引用自官網:https://musicalmwl.com/content/about)
1
1-1. OPENING-THE TEMPEST
1-2. THE PRAYER
1-3. A GENTLE DEATH
1-4. LULLABY
2. IT'S A CRUEL WORLD
3-1. THE GARDEN PARTY
3-2. HER MAJESTY PROCLAIMS
3A. UNCORKER OF THE BOTTLE
3B. DARK SIDE OF TOWN
4. STEP RIGHT UP
5. CHAOS VANQUISHED
6. ANGELS IN THE TREE
6A. WHAT IS THIS FEELING
7. AT THE PALACE
8. I SEE MYSELF IN YOU
8A. THE MONSTER IN ME
9. CAN IT BE?
10-1.WHERE ARE YOU
10-2. LORD DAVID'S SEDUCTION
11. THE RIGHT TO BE HAPPY
12. DROWN YOUR TEARS
13. YOU ARE MY EVERYTHING
14. THE HOUSE OF TEARS
15-1. IT IS NOT TRUE
15-2. FINALE ACT ONE

2
16. LULLABY REPRISE
17. ALL OF THIS IS YOURS
18. HOUSE OF TEARS REPRISE
18A. IT'S A CRUEL WORLD REPRISE / LAMENT
19. THE SHOW MUST NOT GO ON
19A. HE IS MY EVERYTHING REPRISE
20.  FRAGILE IS THE HEART
21.  MONTAGEWHO AM I
22.  I COULD CHANGE THE WORLD
23.  DO NOT SAY A WORD
24.  HER MAJESTY PROCLAIMS REPRISE
24A. SWORDFIGHT
25.  THE RIGHT TO BE HAPPY REPRISE
26.  LORDS OF THE LAND / WE ARE THE 1
27.  OPEN YOUR EYES
28.  THE MAN WHO LAUGHS
29.  LIFE MOVES ON
30.  FINALE ACT TWO
*紅色標記為朴孝信專輯收錄歌曲

韓國音樂劇《笑面人》觀劇報告 (一)-- 小說與改編作品

有關《笑面人》小說

《笑面人》(1896年發行)是雨果的三部巨作中的最後一個作品,當時雨果因為之前的小說內容充滿對社會與政治的批評,以及經常批評政府的言論而被拿破崙三世流放到Channel 島。他花了15個月完成了這部小說。在雨果的前兩部作品中,《悲慘世界》以巴黎為背景,描述庶民與貧窮、不公義對抗的故事。第二本小說《The Toilers of the Sea》以Channel島的海邊為背景,故事描述人類對抗自然的過程。三部曲的最後一部《笑面人》的背景發生在17世紀末的英國,主題則是透過被毀容的男孩與盲眼女孩之間的愛情故事來描述庶民試圖打破社會階級與對抗特權的過程。

雨果試圖在《笑面人》中使用與過去不同的寫作技巧,在完成這部作品之後,他曾說:「我再也寫不出更好的小說了。」但是《笑面人》卻沒有獲得當時歐洲讀者的青睞。這是因為《笑面人》的敘述過於複雜沉悶,與主要情節無關的細節陳述過於冗長而讓讀者感到不耐煩,經常跳躍中斷的敘事時間也讓讀者感到困惑,因此《笑面人》的接受度完全比不上前面兩部作品。然而大眾對於小說的接受度雖然不高,但或許是因為故事中的裂嘴男孩形象過於特別,因此《笑面人》還是和雨果其他的作品一樣,成為許多電影、漫畫與音樂劇的靈感來源。

有關改編作品

1928年—《笑面人》無聲電影


《笑面人》最早的改編版是德國表現主義大師Paul Leni在1928年發表的版本,當時這部作品被稱為「德國無聲表現主義電影最後的珠玉」。Conrad Veidt所飾演的Gwynplaine臉上並沒有刻意畫上裂開的笑臉,而是特別強調唇部的線條與詭異的表情來營造笑面人悲哀的心理與笑臉之間的對比。

《笑面人》1928年完整電影 Youtube 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xZYwVeAyik&t=3935s

1940年—《蝙蝠俠》中的小丑 (The Joker)


在DC Comics於西元1940年出版的《蝙蝠俠》漫畫中,比爾·芬格、鮑勃·凱恩和傑瑞·羅賓遜共同創造了「小丑」(The Joker)這個角色,雖然三人彼此對於他人的貢獻各執一詞,但是他們都表示這個角色的靈感是來自1928年Conrad Veidt所飾演的Gwynplaine。可以發現在早期的《蝙蝠俠》漫畫中,「小丑」這個角色與其說是來自Gwynplaine這個角色的設定,不如說是Conrad Veidt與一般小丑的造型結合之後產生的結果。一直到《黑暗騎士》中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出現之後,才真正重現Gwynplaine的笑面人造型。

1966年—L'uomo Che Ride

《L'uomo Che Ride》

這個義大利拍攝的電影版本非常粗糙,將Gwayplain醜化為野人一般的設定也不太討喜,因此當時的評價不高。

2006—《黑色大理花》(The Black Dahila) 電影版


1947年1月15日,美國發生一樁震驚社會的謀殺案:22歲的伊莉莎白蕭特(Elisabeth Short)被發現陳屍在洛杉磯西南的雷麥特公園,蕭特的死狀甚慘,身體從腰部斷成兩截,內臟被掏空、血液被抽乾,身上還有許多遭受虐待留下的傷痕,最可怕的是她的嘴從兩邊被劃開,呈現詭異的裂嘴小丑笑容。由於屍體的頭髮被散開陳列的樣子很像大理花,因此後來的人都稱這個案件為「黑色大理花案件」。這樁謀殺案後來一直沒有被偵破,許多電影與小說都以此案為創作靈感,其中也包括《鐵面特警隊》(L.A. Confidential)的作者James Ellroy所寫的《黑色大理花》(Black Dahlia),這部小說後來也被拍成電影,有趣的是在《黑暗騎士》中飾演正義檢察官的Aaron Eckhart也參與演出。

《黑色大理花》電影預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t-Mq5VGT-Q

2012年—《L'homme Qui Rit》(笑面人電影版) 導演:Jean-Pierre Améris


這部由法國拍攝製作的電影正是促成Robert Johanson與野角(Frank Wildhorn)共同創作韓國版《笑面人》音樂劇的主要原因。詳細內容請見《笑面人》導演Robert Johanson專訪:

《L'homme qui rit》電影預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hl7XH0WKRE

2013年—《笑面人》舞台劇,紐約的Stolen Chair劇團製作


Credit: Stolen Theatre Company
Molly O’Neill與Dave Droxler主演。劇本:Kiran Rikhye,導演:Jon Stancato

2014—《笑面人》漫畫版,作者:David Hine



2016年— 《笑面人》(The Grinning Man)音樂劇(英國版)



官方網站:https://thegrinningmanmusical.com/

《The Grinning Man》歌曲Lybrinth (Gwynplaine演唱):


官方預告:


2018年7月21日 星期六

淺談韓國音樂劇與朴孝信

月組最近剛剛發表了8月《伊莉莎白》公演的定裝照,過去一向給人穩重紳士形象的珠城,在經過《Baddy》的洗禮之後,會如何詮釋死神這個腳色讓人非常好奇,除此之外,外型妖豔的美彌所飾演的國王會如何展現她的美聲技巧?月組小王子曉千星與超新星風間替役演出的皇太子與珠城合唱的「闇が広がる」也讓我非常期待。

如果看膩了寶塚較為保守、正統派的表演方式,韓國版的音樂劇表演可以看到許多不同的表演風格。從《伊莉莎白》在日本透過寶塚改編版走紅之後,這股Sisi熱潮也開始影響VBW(Vereinigte Bühnen Wien/位於奧地利的音樂劇製作公司)也看到亞洲音樂劇市場的可能性,因此於2010年開始先後於韓國上演Levay& Kunze製作的《Mozart!》與《伊莉莎白》。為了打入當地市場,因此所有的演員都是韓國人,台詞與歌詞也都翻成韓文,不過這也是因為韓國政府積極培養音樂劇人才,加上演藝圈的文化已經非常成熟,有足夠的人才可以支持這樣的演出方式。一開始的作品都是由韓國偶像團體東方神起的前成員金俊秀擔任主角,尤其是金俊秀的音樂劇演唱會更請到Kunze擔任指揮、Uwe擔任特別來賓共同演出,以演唱會的形式來表演音樂劇更是我期待能更普及的表演風格。

不過與金俊秀相比,我更喜歡的是韓國抒情歌王子朴孝信的版本。《伊莉莎白》是朴孝信於2013年退伍後復出的第一個作品,過去以抒情歌為主要發展路線的朴孝信會選擇以音樂劇表演的方式復出,的確讓許多歌迷感到驚訝。不過從朴孝信演唱的《Der letzte Tanz》可以看出他高超的歌唱能力,除了許多即興發揮的轉音之外,也加入具有搖滾風格的嘶吼,最後的結尾也充滿爆發力。


在這裡可以看到許多寶塚版與韓國版不同的地方。我很少看東寶版的《伊莉莎白》或《莫札特!》,主要是因為我不太喜歡日本音樂劇男演員憋著嗓子唱歌的方式。在朴孝信的版本中,可以看到韓國版的死神充滿色氣與對Sisi的情慾渴望,在舞蹈上則結合許多流行舞的動作。正如寶塚版特別強調飾演死神的男役TOP魅力,韓國版啟用知名流行歌手作為票房的焦點,在《Der letzte Tanz》最後的演唱中特別強調主角(死神)狂妄自大的神態,卻也充滿流行歌手的魅力。這種介於流行歌手與音樂劇演員之間的特色也是韓國版吸引我的特點。或許有些人認為這是製作單位增加票房的做法,不過在法國音樂劇中,也常邀請知名歌手參加演出,由於法國音樂劇的編曲經常會加入許多流行樂的風格,因此邀請不同類型的歌手演出,除了可以提高表演的品質之外,也能讓音樂劇的內容更為豐富、更具可看性。

受到比較多人喜愛的金俊秀雖然在歌聲上比朴孝信略遜一籌,不過他的演技、舞蹈功力與劇場魅力的確很強,金俊秀所詮釋的死神(痞子)風格非常鮮明,第一次看的時候真讓我有點無法接受,感覺Sissi好像遇到變態一樣啊。對於習慣寶塚表演方式的人來說應該很難接受這樣的風格。

Der letzte Tanz」金俊秀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H24JG89Kr0

Der letzte Tanz」朴孝信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KJ6a2wOnrM

Wenn Ich tanze Will」一直是我最喜歡的曲目之一,不過在寶塚版中只能算是一首過場用的歌曲,男女主角只能站在銀橋上演唱,不能有太多的動作與演出。每次看德國版的「Wenn Ich tanze Will」都會讓我一直笑個不停,由於這首歌是Sisi與死神互相爭奪主控權的歌曲,死神要求Sisi配合他起舞,Sisi則堅持要掌握自己的人生與自由,雖然歌曲的旋律非常優美,但是其實是在描述兩人互相爭執不休、互不相讓的過程,加上德語發音充滿鏗鏘有力的特色,因此聽起來就像男女吵架一樣充滿緊張感。寶塚版的表演方式則缺少這樣的趣味,有點像是兩人各說各話,死神自己充滿自信與優越感,但是Sisi卻對他完全沒興趣的感覺。在這首歌曲中,韓國版與德國版的表演方式更為接近,不過老朴飾演的死神感覺有點太斯文客氣,好像拿Sisi一點辦法也沒有的感覺,非常有趣。

Wenn Ich tanze Will」朴孝信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QFhbLJOHAM


只看演唱會版其實不太能感受到金俊秀的演技,看了音樂劇版之後才了解金俊秀在韓國這麼受歡迎的原因,他的確生動的演活了死神這個腳色,不論是妖豔詭魅的外型與神態或是狂傲不羈的自信都讓人感受到「TOD」這個腳色已經擺脫抽象的「死」的概念,成為一個生動而令人感到恐懼的人物。難怪金俊秀以這個腳色獲得韓國音樂劇獎最佳男主角獎。

在《Mozart!》這方面,我也很喜歡朴孝信的表演方式,在「Dich kennen heißt dich lieben(認識你就是愛上你)這首歌曲中,他用美聲的演唱方式詮釋墜入情網的莫札特,不論是在表演與歌唱方面都非常優秀,是我最喜歡的版本。

很可惜的是朴孝信演出的版本並沒有出DVD,因此只能看網路上的飯拍版。

Dich kennen heißt dich lieben」朴孝信So Happy Together演唱會版本: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48toekYWjM





韓國版的音樂劇除了以朴孝信、金俊秀等知名流行樂歌手為主角之外,以音樂劇表演為主要路線的全東奭則是具有雄厚歌唱實力的音樂劇演員。

寫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應該是想推薦朴孝信,一開始注意到他是因為發現他在「Der letzte Tanz」中展現不同唱腔的高超功力,可以看出他的歌唱實力,但是朴孝信卻不像許多老手經常出現唱法太油等怪僻,也不會像一些年輕歌手一樣刻意賣弄自己的歌唱技巧,雖然已經是出道很久的職業歌手,但是朴孝信的唱法依舊很純淨自然,聽他的歌就像聽Atsushi的歌一樣舒服。不過事實上朴孝信雖然在年輕時就成為知名的R&B歌手,但是早期朴孝信的唱法卻有著濃濃的含滷蛋感,過多的哭腔演唱方式也讓人覺得有點不自然。2007年,朴孝信終於與前唱片公司解約,並花了三年的時間思考新的演唱方式,成果就是在2007年推出的《The Breeze of Sea》,這張專輯的風格和名稱一樣,如海邊的微風一般清爽宜人,很難想像一個成名歌手可以花費這麼多的時間重新磨練、找到自己的演唱方式。現在的朴孝信,雖然歌唱技巧非常優異,但是表現方式卻更為內斂而細緻,在演唱會表演的魅力更是精彩。

Uptown Funk (2015年演唱會翻唱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6On4gSkWZk


Gift (2016年演唱會版/與鄭在日合作演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2zknZb5C6s
(鄭在日是韓國知名的音樂家,曾經與多位歌手合作。他和朴孝信在軍中服役時認識,之後兩人成為好友,也開始合作演出。鄭在日後來加入朴孝信的經紀公司,並開始製作新專輯。)